第A16版:一周声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非诚勿扰,一场浓烈的戏
· 助听器
· 影碟机
· 我本善良
· 屏蔽英文缩写,实在NBA!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非诚勿扰,一场浓烈的戏
  如果有一个电视节目,能把经济、民生、时尚、欲望、隐私、亲情等元素一锅端,那么,这个节目绝对不是新闻类节目不是电视剧,而是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一个相亲节目之所以得到了大于一个相亲节目的关注效应,全因为后面有整个时代在衬底。

  这是相亲节目能够卷土重来的真正原因。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波相亲交友节目热潮,发端在还不那么狂躁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湖南台在1998年创办的《玫瑰之约》,曾被全中国的电视台模仿和照搬,但现在看来,那些节目还真是定位于相亲与交友,并没负担这么多的话题性,所以,所有参加者努力表现的,还真是自己较为美好的一面,粉饰之,润色之。

  而《非诚勿扰》却略为复杂,它其实是漫画化的社会现象展示台。看上去,它与湖南卫视引进的《我们约会吧》多有相似,所以,湖南卫视才会向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提起申诉。但微妙的变化是,《非诚勿扰》不满足于温情斯文的相亲交友,它甚至没打算促成任何一对男女,连装出这种态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剩男剩女,它是撕破脸的、夸张的社会漫画。当然,《非诚勿扰》能有的,《我们约会吧》里其实都有,但凡事一定要强烈到一定限度,才会触到人们的G点,《非诚勿扰》鬼使神差地找到了这个限度,触到了这个点。

  有演艺前科的男女,被选出来进行搏杀,也唯有他们,能够胜任这么高强度的、夸张人性的展示,马诺、潘奕、夏燕等人,被分派了角色,你,拜金女,你,胸大无脑女,你,浅薄的富二代,所有人心领神会,马上入戏。当年,担任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巨星招募活动评委的周稚舜曾说,这个节目就是要“把孩子们身上不良的东西挤压出来”。而《非诚勿扰》更进一步,所有人不需要挤压,经过了芙蓉姐姐到凤姐的洗礼,人们已经知道,富有刺激性的,未必是美的,他们需要做的,是迅速进入天涯情感论坛JP帖的情境,演好活报剧。

  但观众在知道他们与演艺界有染之后,也并不真正计较,因为,观众在意的不是他们身份的真假,而是他们所代言的话题的真假,以及与时代背景的紧密度,设若有个刘慧芳式女性(即便身世完全属实),征求一名愿意和她一起抚养弃婴的男士,一定会在几集内被轰下台,观众要什么样的故事,要什么样的人来代表,其实一目了然。

  这是一场浓烈的戏,看似去掉了脸谱,其实恰恰是戴上了脸谱,但唯有如此,才能提供给人们消费、投射、参与的狂欢。

  □韩松落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