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谜之文字”认出一个奖10万
国博甲骨文大展火了;南博珍藏甲骨近3000片
  10月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 视觉中国供图
  南博馆藏的商甲骨刻辞 南博供图
  此次大展,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 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证古泽今 ——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从文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出的甲骨文中有一片来自南京博物院。据悉,南京博物院馆藏的甲骨文有近3000片,被选中的这片背后有什么故事?上面的甲骨文是什么?

  这些蹚过浩瀚历史长河的古老文字,至今还有许多未被“破译”。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曾发布“悬赏”,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到现在才仅有两人获奖。今年5月份又第二次发布悬赏登上热搜。那么解读甲骨文的难点到底在哪里?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王益 张然

  南博的一块甲骨亮相国博大展

  馆藏近3000件

  南博的一块甲骨亮相国博大展

  据了解,国博这次甲骨文展览共展出了190多件文物,包括甲骨、青铜、玉石等实物。展出文物除了国博的馆藏,还有一部分来自其他单位,如国家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陕西考古研究院、宝鸡周原博物院等。

  展览中,有一块来自南京博物院的甲骨文物——“王(敦)缶于蜀”刻辞卜骨。它的整体外形像一把斧头,神秘的文字位于甲骨上半部分。在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中,这块甲骨的编号为6861。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策展人赵永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之所以选这件,展览有一部分讲的就是商代的地理与方国,这片甲骨就比较有意义,能介绍商和缶、蜀这些方国之间的关系。”南京博物院相关工作人员补充道,此次借展的甲骨属于二级文物,“这一块是发动战争前的占卜,目前有关蜀地记载的甲骨还比较少。”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博物院目前馆藏甲骨刻辞近3000件,最主要来源为解放初期接收自杨宪益先生转交的甲骨,原由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收藏,共有2369件,占到全部收藏的83%左右。“虽然都是辗转收藏而来,但馆藏甲骨均为商代国都安阳出土。”

  这是真的!但两年只有两人获奖

  认一字奖十万

  这是真的!但两年只有两人获奖

  近日一则新闻登上微博热搜,说的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曾于2016年发布“悬赏公告”,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

  一字抵万金!这则消息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但是它的后半部分也让人唏嘘:据报道,目前只有两个人获奖。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

  10月24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证实,当年他们确实公布了有奖征集,最后也确实只有两人获奖。

  在该博物馆的官网上,记者找到了这则公告,从2016年10月28日起,中国文字博物馆向海内外公开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除了前述的两笔奖金,还有“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经审核,可认定为承担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当年的这则征集并没有限定时间。在两年后,该馆公布了获奖名单: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

  据工作人员介绍,获得一等奖的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蒋玉斌,他提交的论证报告题为《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二等奖是首都师范大学王子杨教授的《释甲骨文中的“阱”字》。蒋玉斌称,殷墟卜辞中经常可以看到在作乱方国的名称前有一个字,过去没有明确的解释,根据细致的字形比对,该字可确认为“屯”(字形),主要用为蠢动之“蠢”(释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介绍说,今年5月,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征集评选就开始了,奖励标准与上次一样。“截止时间是10月31日,现在已征集了几十篇。”征集结束后,将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甲骨文释读成果评选专家委员会,对所征集的研究成果进行严格评审和科学鉴定后,提出建议奖励成果和作者名单。

  5000余个甲骨文字仍有一半不认识

  破译难在哪

  5000余个甲骨文字仍有一半不认识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的120年间,众多专家学者投身于甲骨文的研究。2017年,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11家单位珍藏的约9.3万片甲骨刻辞为申报主体,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说,时至今日,发现的带文字的甲骨超过10万片,单字超过5000个。但是,目前能够认识的只有一半。

  甲骨文的破译难在哪?胡阿祥表示,甲骨文的认法是有很多基础知识的,随便猜你可猜不出来。“一些人名、地名、物质名称等专有名词,无法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这也是至今还有半数甲骨文没有破译的重要原因。”

  据胡阿祥介绍,商代人特别迷信,战争、祭祀、天气、作物的收成……万事都要占卜,他们用锐器在龟甲或牛的肩胛骨上凿一个坑,放在火上烤,用以占卜凶吉。“占卜之前,人们会把要占卜的问题写在甲骨上面,有没有应验,之后也会记载,所以甲骨文是我们研究商代的主要文献资料。”

  说起甲骨文的发现,胡阿祥说,有句话叫“人吞商史”,以前的不少甲骨,都被人们当作药吃下去了,当时这种药材叫作“龙骨”,是用来治疗疟疾的。直到1899年,有个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病了,他在没有捣碎的“龙骨”上发现了很多人工的刻痕。

  “在甲骨发现之前,国外学者怀疑中国的商代不存在,王国维所著《殷墟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将《史记·殷本纪》中的先王先公和甲骨文进行对证,发现基本上都见于甲骨文当中。”胡阿祥表示,有了文字,历史才变得更加清晰,甲骨文把中国的文明史向前推了千年左右。

  历代国号曾经也是胡阿祥的研究课题,按照一些学者的看法,夏朝的国号“夏”在商朝的甲骨文当中也有出现。

  “夏”是一个概念,在甲骨文当中怎么写呢?聪明的古人用借代的方法,把它画成了一只蝉的形状。听到蝉的叫声,就知道夏天到了。同时,蝉也有很好的寓意,居高鸣远,象征着万寿无疆。“甲骨文不仅是历史文献,对我们理解中华文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胡阿祥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