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城会期间,“创承智造”非遗传承与创新成果展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时尚发布中心开展,50名全球设计师及艺术家的80多件创变作品亮相,为老旧样貌注入当代活力,惊艳了世界!5月27日,作为名城会非遗创新的活动之一,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明办、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文联主办,现代快报·ZAKER南京、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一起来传承——走进非遗大师课堂”活动开展,40名小学生走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课堂,体验秦淮灯彩、脸谱、南京剪纸、布艺的制作。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然 黄艳/文 施向辉/摄
画脸谱、剪龙猫,非遗收获小粉丝
“小朋友们看,这个脸谱画的是谁呀?”“孙悟空!”上午9点半,非遗大师课堂正式开讲。在脸谱课上,非遗传承人王志海先给孩子们展示了各种脸谱的样式,“生、旦、净、末、丑,每一个戏剧脸谱都有不同的扮相和含义。”王志海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传承不仅仅是做手工,还应该让大家知道来龙去脉,有最基本的了解。”
“我要给我的脸谱多涂一些蓝色,我喜欢蓝色。”南京市建康路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江徽在绘制脸谱,他告诉记者,“我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在学校也参加了剪纸社团。”陈江徽说,自己做的脸谱要带回学校展示给同学看,“他们肯定都没见过!”
南师附小一年级学生张一诺绘制的是一个橙色的脸谱,她对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我要回去戴给妈妈看!”张一诺说。
“阿姨你看,这是我剪的龙猫!”在剪纸课上,小朋友争相向记者展示他们的作品。教授剪纸课程的是南京剪纸市级传承人张钧,80后的他,为了让孩子们爱上剪纸,在课程的设置上专门做了调整,“从最简单、最传统的花样开始,比如窗花,这样孩子们都能剪。”除此之外,张钧还教孩子们剪了很多新花样,比如龙猫,“这样能调动大家的兴趣。”
做花灯、缝香包,争当小小传承人
教孩子们制作花灯的,是秦淮灯彩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真荣。曹家世代做灯,传到曹真荣时已经是第三代。扎了60多年花灯,他手上的指纹都磨没了。
记者看到,孩子们在大师的帮助下,自己装饰半成品花灯,把一片片花瓣贴上花灯的主体。“老师老师,怎么我的花瓣都长反了?”“老师老师,我的花瓣都粘在一块儿了!”
曹真荣耐心地手把手教:“第二层要在第一层下面1厘米,你看,你这都跑到上面去了。”粗心的小朋友这才发现问题,赶紧返工。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端午节了,在端午节佩戴香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习俗,布艺香包的制作课程成为很多小学生的首选。教授课程的是一位男老师——南京唯一一位绣花男艺人高勇。他继承了母亲做鞋柔、软、针法细腻的特点,又借鉴了北方布艺粗犷、大胆的手法,做的香包色彩鲜明,让大家爱不释手。
“很多小朋友是第一次穿针引线吧?”高勇发问,果然,就穿针这一个开头,就难住了不少小朋友,大家想尽办法,把线头捻了一次又一次,甚至要请老师帮忙才能完成。“看,这是我缝的香包。”金陵小学男生丁卓阳告诉记者,缝香包也是个力气活儿,像他这样的男生也很擅长。香包不仅要缝,还要串珠子、加穗子,哪一步做得不到位,都会影响美感。孩子们用专注的眼神,认真的状态,完成了他们的作品。
学完非遗课程,孩子们在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参观了十几位非遗大师的工坊。微雕、竹刻、绒花、泥塑、布贴画……孩子们一一走过,每样作品都想摸一摸。“哇!这个微雕里面的《陋室铭》我会背呢”“这个泥塑小狗狗好可爱啊”“天,这竟然是用布贴上去的”……大师们精湛的技艺,让孩子们看得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