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海 (学者)
若是以每个分号为一个关键点,我们不妨将新思路看做是这样几点:一,发生冲突政府别做先锋官;二,依法治解决社会冲突;三,建立利益均衡机制,为不满情绪宣泄提供专门渠道;四,加强民间社会组织的建设。就以上几点而言,新思路荆棘丛生。
就第一条而言,表面冠冕堂皇,实则就是让政府在发生冲突时做调节者和仲裁者。政府职能的转变都提了很长时间了,老百姓也希望看见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但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的民本化并未体现多少。以拆迁为例。近来爆出各种因拆迁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我想某些地方政府已经受够了各方的口水之伐。鉴于此,发生冲突时政府退居二线倒是一个很好的自保措施。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是与民众利益相对立的一个当事方。一个巴掌拍不响,政府想退居二线,事实上很难做到。
第二条也是老生常谈:法治。我认为这一条是可以实施,但是相当困难。我们回顾引发问题的原因就会发现:政府的违法行为或者不作为行为往往是诱发政府与民众冲突的主要原因。比如许多地方的暴力拆迁问题。政府违法违规在先,而民众自感“呼天地,皆不应”才会迫不得已以法律之外的方式与政府抗争。所以,要想让百姓守法,首先得让政府依法行政。政府不守法,何以让百姓守法而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则是近年来一直被讨论的与公平相关的问题: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我想这是专家对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均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所给出的建议。收入分配不公,用经济学的马太效应解释就是“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早在“让一部分人先富”的倾斜政策出台后,就为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隐患埋下了伏笔。经过多年发展,“达到共同富裕”并未出现。所以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在短期是看不出效果的,稳定就难以立竿见影。
而后的“为不满情绪宣泄提供专门渠道”就更显得滑稽。“提供专门渠道”在社会发展进程当中应该是被遗弃之物。这是因为,首先它不利于中国法治进程。例如政府中的信访办。信访办也是一类“宣泄的专门机构”。但在高度法治的社会,是不存在这类机构的。其次,这个“专门渠道”归谁管。如果它属于政府机构,相当于信访办,那就不要为好。因为,现在许多上访户连信访办门都进不了。对于“不满情绪的宣泄”,它们几乎形同虚设。
最后是促进民间组织的发育。事实上,民间组织在维护百姓权益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以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为例。虽然它对某些企业具有威慑力,但事实上它没有任何强制力。真正对违法企业有威慑力的只有发挥最大效用的法律。如果法律都不能起到最有效的保护时,民间组织就更没有办法了。
所以,虽然这次清华大学高调推出调查报告,并且确实做了大量研究,不过所提的“新思路”并不见得有多新。只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地方政府不应该将自己置于与民众相对立的一面。政府若能依法行政,处处为民,百姓利益则有保障;民利有保,社会冲突自然能减少。这才是根本。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