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8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只有“维权”才能“维稳”
· 忽必烈
斗不过拆迁办?
· 维稳新思路“荆棘丛生”
· 就怕“考虑社会
· 请发改委莫当
通胀预期的推手
· “袜子报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就怕“考虑社会
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又要上涨了,怎么涨,涨到多大程度?涨价之前是否举行听证会,经过民意这一关?相关部门语焉不详,但可以笃信的是,上涨是必然,至于如何涨价则尚待进一步的消息。每每传出公共用品上涨的消息,民众无不心惊肉跳,因为但凡涨价,就必然加重生活成本。兼之一些涨价莫名其妙,不管该不该涨,都是一涨了事;不管是否举行听证会,其结局都是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涨价更让人沮丧,以往公共用品涨价通常是“错峰”,即要么只涨水或电,这次则是全面涨;以往还需要披上听证会的马甲,这次在没有经过合法程序之前,相关部门已经态度鲜明地称非涨不可。这种态势,无疑更具有压迫感。

  同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相关部门还表示,在出台调价措施时政府将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好一句“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多年来这句表述让人太熟稔不过,水价上调时说过,电价上涨时说过,油价上涨前也说过,此前不久,相关部门还称,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并适度控制成品油价格。但诡异的是,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的号令下,水电油的价格节节上涨。

  如此一来,不免让人感到费解。所谓的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是真心的承诺还是美丽的谎言,一方面言之凿凿地称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却马不停蹄地照涨不误,这种断裂无疑更刺痛人心,会加重民众的被愚弄和被剥夺感。当然,与其说这是权力的伪善,不如说这是民众权利的孱弱。

  当然,不是说公共用品就不能涨价,但涨亦有道,即便要涨价,也要符合程序,更要开诚布公。

  王石川(媒体评论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