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7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副厅长“有业不就论”是转嫁责任
· 取消七折利率
说不定反而是好事
· 批“有业不就”与赞“淘粪改变中国”
· “有业不就”戳痛“就业政绩”的心
· 这些法官“虚构”法律有着共同的秘密
· 不说真话的作家配不上这个艰难的时代
· 禁止在二楼以上讯问
搭个花架子给谁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有业不就”戳痛“就业政绩”的心
  大学生在就业上怎样选择,是一个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协商的结果,无论是低就业的,还是不就业的,都是基于自身情况的选择,难道一定有错吗?再说,一时的不就业往往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一味指责其就业观念不正确,很有点不接地气的味道。

  将就业难更多地指向大学生们的观念,对问题解决并无多大益处。少数大学生“有业不就”之所以让有的官员痛心,恐怕更多的原因还在于“被就业”背后的就业政绩思维作祟。

  大学生就业状况,关乎到学校声誉和成绩,也关系到相关官员的工作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是希望就业问题能快些解决,为“有业不就”痛心,更多的关注于就业的数量,而少于关心就业的质量。但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要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然的话,难道指望那些当官的来养自己吗?

  在找工作上,相信大学生自己要比相关官员更着急,教育官员心痛大学生“有业不就”,但大学生自身肯定有更多苦衷和无奈。

  所谓的观念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个伪问题,重要的是高校培养质量能否提高,能否跟社会结合得更紧密。否则,即使数量上能解决就业问题,就业质量也会让人不放心,继而引发更多问题。

  (丁洪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