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7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舆论不能被“雷人提案”挡住视线
· 今年我们能涨工资吗?请分开来看
· 文理分不分科
学生的意见很重要
· 消费着良知,娱乐着弱者的痛苦
· 他们为什么成为“犀利哥”的俘虏
· 病态的房地产
凭什么不能打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今年我们能涨工资吗?请分开来看
  涨工资是两会的一个热点议题,但“我们能否涨工资”的“我们”,却并不适用所有人。有些人的工资涨不得,有些人的工资已涨过,所以说,关于“涨工资”的讨论,必须要分开来看,如果一股脑儿混在一起,只会让答案更加难找。

  国家开“两会”,网友们也在自发召开“网上两会”。

  浏览可知,“网上两会”的第一焦点关注可概括为“今年我们能涨工资吗”的期盼。

  再浏览正经的“两会”新闻,涨工资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作为今年“两会”民意的关注点,涨工资的内涵与外延被整体放大,冠以“调整收入分配”的更大主旨。而善于造词、造概念的媒体,则干脆把今年冠名为“调整收入分配的攻坚元年”。那么,不妨就来说说“今年我们能涨工资吗”这个话题。

  有三种动能可决定工资增长,分别是行政力、垄断资源或市场的社会法人、劳动力供求关系及企业效益。

  以行政力推动工资增长,所受益的“我们”主要是财政供养的社会群体,由于该群体总体处于“富”的社会阶层之列,给他们再明着涨工资,在贫富矛盾突出的现状下,高层很难作出逆势而为的决断。此外还有三类“我们”也依赖或部分依赖行政力涨工资:一是退休职工养老金,已在春节前增加到位;二是低保人员适当增提标准;三是各省纷纷在春节前后上调最低工资线,将使底层劳动者或多或少有所受益。为何只定义为“有所受益”,不是我用词吝啬,而是“最低线”不是强制线,对企业并无法定强制硬约束。

  垄断资源或市场的社会法人,主要指部分行业内的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这类企业要涨工资,今年只能暗箱操作。台面上,国资委“减薪令”连续发布,正逼着它们控制涨薪欲望“注意影响”。因而,今年这类企业要普遍涨工资有点难。

  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的涨工资,是开春后的一道亮色。由于春节后东部、中部甚至部分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面积“民工荒”,迫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涨工资争抢农民工。这当然是好事,却不是普遍现象,也不是长期现象。原因在于,这类企业以外向型居多,只赚海外市场“加工费”,利润有限涨工资空间就有限,为争抢农民工所开出的工资很难被长久执行。除非企业产品档次提升打开利润空间,但这需要漫长过程,形如远水难救近火。

  最后,还有一类劳动者今年肯定要继续涨工资,因为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目前供不应求,或他们所在企业正好在眼下的“朝阳行业”之内。

  分析下来,“我们”不是指普遍的我们。你我他今年能否涨工资,不妨在有限的“我们”中对号入座,只须找准了“座号”,答案就无须别人给定。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