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7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舆论不能被“雷人提案”挡住视线
· 今年我们能涨工资吗?请分开来看
· 文理分不分科
学生的意见很重要
· 消费着良知,娱乐着弱者的痛苦
· 他们为什么成为“犀利哥”的俘虏
· 病态的房地产
凭什么不能打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舆论不能被“雷人提案”挡住视线
  两会不仅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舆论关注的重头戏。通观连日来舆论对两会的反馈,“批评”两个字是我最大的感受。较为突出的两个现象,一个关于刘翔因为请假和请人代写的质疑,另一个就是对“一刀切关闭社会网吧”等雷人提案的批评。对此,不仅传统媒体报道率高,网友的点击率和跟帖数也相当惊人。譬如刚刚出炉的“不能打压房价”,短时间内跟帖数就快破万了。

  批评“两会”上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显示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譬如对刘翔的批评,就隐含了政协委员能否正常履职以及如何完善产业机制的问题。而对雷人提案的批评,则直接指向了委员们的政治素质和议政态度。

  我不反对批评,但我反对过度批评,甚至把批评当成了舆论参与两会的全部使命。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数量加起来接近5000人,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程序和身份背景也大不相同,指望他们个个尽善尽美并不现实。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协委员能否正常履职还是提案质量,所暴露的问题都非常浅显,没有多少可探讨的空间,因而花费太多的舆论资源进行穷追猛打式的批评,意义非常有限。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兴趣点过多地放在了一些本身就没有技术含量的所谓“雷人提案”上,会遮蔽我们对真问题的关注。今年两会不缺少好提案、议案。譬如人大代表朱永新就代课教师提出的三个议案,以及民革中央对积弊重重的公车制度提出的“全部取消厅局级以下官员的专车”的建议,在我看来,这都非常有现实意义,但很可惜,或许因为大家都忙着寻找“靶子”来抨击,这几个议题都没得到应有的关注,网友的跟帖少得可怜。

  舆论参与两会不能只有锋芒没有理性,不能只顾着批评而忘记了送上掌声。事实上,鼓励一个高质量的提案议案远比批评一个低质量的提案议案更有价值。《人民日报》的调查显示,受访全国人大代表中,超过五成经常使用互联网,超过九成认为“新媒体在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可见网络参政的重要性。而要把网络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反映到两会这个特定的议政平台,就是要让舆论与代表委员形成紧密的互动,让民意嵌入到提案议案中去,使得好的提案议案能形成一种舆论跟风之势,充分凸显出其价值和分量来。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学会批评,还得不吝掌声。

  就两会而言,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于与会的代表委员,还应体现在舆论和公众身上。客观而言,近年来代表委员们的表现确有进步,“花瓶”类议题逐年减少,缺席早退的现象也有了较大改善,这无疑是舆论监督的结果。但另一方面,舆论自身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把自己当成发现问题的一个旁观者。雷人提案受关注而优秀提案却受冷落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吴龙贵)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