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共享经适房产权无法杜绝骗购行为
· 取消七折优惠
为何不是银行共识
· “共有”不要成了政府谋利的机会
· 经适房的根本问题还在于供应
· “天津惨案”显示出一种扭曲的和谐
· 人均400元/月
昆明车改高还是低?
· 有多少“敏感事件”是捂出来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天津惨案”显示出一种扭曲的和谐
  “天津惨案”的报道模式,正在创造一个“离事件发生地越近越平静”的模式。这种模式制造了一种“没什么大事”、“不太关注”的假象。重大事件就这样被刻意打发,被囫囵盖过。民众的恐惧,官方却不当回事。要说官民之间何以有裂痕,“天津惨案”的处理模式足可提供解剖样本。

  2月1日,天津发生了驾车恶性撞人案,致9死11伤。据报道,次日又有一名伤者死亡,但很奇怪,这件事在天津处理得就像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有报告说,当地网站的网友目击的消息被不断删帖,直到国内门户网站纷纷醒目刊载,天津网友才获允在本地网站讨论。事发当日,晚间的天津电视新闻没有事件的任何消息。次日当地几家媒体刊载的消息,是一则短短的通稿。

  天津恶性撞人案的新闻管理,不是一种创造,只是一次惯常模式的重复。现代传播虽然不分远近,但“接近性”仍然是一个基本规律,离事件发生地越近,关注度越高。而现在一些地方的新闻管理,正在创造一个“离事件发生地越近越平静”的模式。这种模式制造了一种“没什么大事”、“不太关注”的假象。

  在《新京报》2月3日的报道中,我们可以读到与天津的新闻通稿大不相同的内容,例如对警方只是追缉,而未快速设置路障、撒铁蒺藜、铺设阻车钉带防止事态扩大的处置方法,有警务专家提出质疑;例如有消息称:作案者张义民曾多次到派出所、公安局、政法委投诉妻女被绑架到洗浴中心,未获满意答复;例如媒体苦苦求证案件的一些基本信息,而涉事官方拒绝提供,称“正组织人员撰写通稿”。

  完全可以想象,一起致20人死伤的驾车撞人案,在事发地会引起多么巨大的社会震动。因此,我们似乎也可以理解当地官方处理突发事件的紧张心理,然而,官方为何不是第一时间去安抚受到创伤的市民情绪,而是佯作风平浪静,故意低调其事,实在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悖谬形式。这种悖谬的“服务”,使人不能不怀疑到底是否真的是“为人民”。

  勉勉强强,信息公开总算已经成为一项原则,然而,完全无视真实的市民情感和事件的严重程度,摆出一副“没有发生大事”的样子来,只有一则简短的通稿,这样的信息公开,岂不是告诉大家,信息公开其实也是块橡皮泥?

  这种处理模式带来的心理暗示更要命——事发当地的人们处于震惊之中,当地的新闻既未报告事情实况,官方也没有显出与市民共度艰难时分的诚意。只是让事情显出一种越是大事越无事的不可理喻的状态,并借助新闻的消声,在当地官民间构造共同假装“不知道”、“很平安”的伪默契。

  为了这种默契的形成,市民要免谈重大事件,官方要免谈公共危机,心照不宣的紧张气氛,小心翼翼的压抑神色,笼罩了方方面面,官民之间需要一种伪饰太平的配合,这成为危机与创痛的奇特应对模式。重大事件就这样被刻意打发,被囫囵盖过。在虚伪的基础上相互体谅,在压抑的气氛中问候平安,这种“共赴时艰”的方式,显示出愚弄与被愚弄的奇异和谐,“人民”及其服务者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相互服务的关系。

  “天津惨案”的信息被当地官方扭曲,它是在努力暗示人们没有大事发生,这其实等于是说,民众的恐惧在官方看来,是无关紧要的。要说官民之间何以有裂痕,“天津惨案”的处理模式足可提供解剖样本。(作者系著名杂文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