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精英比草根更陶醉于小富即安
· 就怕人大代表有脾气没底气
· 官员为何热衷与常识唱反调
· 失职官员的心
比雪还寒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官员为何热衷与常识唱反调
  ↓教育乱收费真的已“解决”了? 新京报 11月12日 社论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10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这样一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项目很少,而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

  (《人民日报》11月11日)

  [新京报一评]

  教育“乱收费”现象真的解决了吗?就在前几日,国家 统计局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有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有七成的家长觉得难以承受。而在稍早时间,网友们对新任教育部长表示“五大期盼”,其中之一就是“整治教育乱收费”。面对整治教育“乱收费”的强大社会呼声,不知道何以能得出“乱收费已解决”的结论。

  如果能想到,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履行教育投入的责任,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而且挪用、挤占中央与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如果能想到,有的地方存在严重的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导致择校热高烧不退,择校费、借读费难以禁止,并以变相的捐赠、赞助名目出现;如果能想到,在实行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之前,我国义务教育曾实施“一费制”,其他收费项目也被禁止,可为何不少地方仍严重存在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如果能想到,在国家有关部门严查乱收费的背景下,为何多年来教育乱收费列行业不正之风的榜首,那些乱收费地区、学校的责任人,并没有真的被严肃问责———作为教育官员,还会有这样的结论吗?

  最近,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针对北京大学日前公布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撰文说:“由这件事反观我们的不少决策,小到一所学校一个单位,大到一个部门一个系统,许多决策的始作俑者可谓动机高尚,目标伟大,心地也很善良,遗憾的是缺少对中国国情的把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也缺少细化,同时,纠错机制也不完善,从这一点说,我们期待更加科学有效制度化层面的东西,期待多一些美妙而好念的经”。

  如果不深入调查、不听民众的意见,做“闭门决策”“闭门畅想”,决策也就成了“闭循环”,难以对现状产生作用。这就是过去很长时间中,有些政策一出台就受到质疑,政策没有得到执行,却被认为成果显著的重要原因。媒体前不久所报道的教育八大潜规则的形成,也得益于这样的治标不治本以及虚夸治理效果的管理思维。因此,如果要想“解决”教育乱收费,那必须先从“解决”这样的思维做起。

  [现代快报再评]

  上级机关的官员的判断与实际生活中百姓的感受天差地别,岂独教育行业如此?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普遍得很,所谓“报喜不报忧”“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由来久矣。自古以来,一方面是“蒙骗圣上”是“欺君”大罪,另一方面官员“报喜得喜,报忧得忧”屡见不鲜,用本文作者的话说,就是信息只在官僚系统里“闭循环”。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由人民监督政府,这个渠道不畅通,动辄就是“诽谤(政府)罪”、不容“以个人意见否定政府工作”,那就没什么好说的,等纸包不住火了才明真相,政府信誉损失、社会损失都太大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