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抓应试把潜规则摆上了台面 长江商报 11月5日 作者 曹林
山东沂水县以政府红头文件形式要求狠抓应试教育,要求教师大胆突破常规,放手使用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做到凡能提高成绩和升学率的措施就要使。这种做法遭到上级部门和舆论的严厉批评,该县领导解释称是缘于高考成绩下滑的压力,考生和家长强烈要求提高升学率,让更多农村孩子能考入大学。
(11月4日新华社)
[长江商报一评]
不由想起几年前山西榆社县领导因高考成绩滑坡而向全县人民道歉一事。我想,今天沂水县发红头文件抓应试,与当年榆社县向全县人民道歉时所承受的压力是一样的:教育上层和之外的人可以高谈阔论“素质教育”,而身在体制其中、承受直接压力,尤其是在教育最基层的人,却必须直面矛盾,要高考,要升学,要跳龙门。
沂水县的领导们只是太诚实了,做得太露骨了,一点儿不懂得政策包装的艺术,傻愣愣地直接用发红头文件抓应试,当然会被媒体逮个正着。其实,像沂水县这套抓应试的做法:又是将升学指标层层下放到各个学校,层层落实责任制,又是鼓励教师以非常规方式提高升学率和高考成绩,又是办魔鬼训练式的高考实习班——在各地都很普遍,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县级城市(经济不发达,就有更大的靠升学改变命运的压力),有的甚至做得更过分,在应试创新上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江苏苏北一些县中。只不过,别的地方都只做不说。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喊得很响,上上下下似乎也达成了“共识”,可这只是一种假象。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高考不除,应试的阴魂根本不会散去,高考是应试体制的核心,只要统招统考的高考模式继续存在,这根指挥棒就会在实质上左右着教育系统内人的思维,让身在其中的人不得不随着它的逻辑和跟着它的节奏。这种情形下,高升学率一般都是靠应试拼上去的,如果某地升学率下降了,他们一定会受到来自上下的压力。表面喊素质,暗里拼应试,这其实是教育界的潜规则。应试体制的根不清除,空将素质教育的责任往下推,下面根本做不了,只能阳奉阴违,集体喊口号和做表面文章。
沂水傻就傻在,把这套潜规则高调地搬到了台面上,不懂“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做得那么露骨、那么惹眼,不被盯上才怪。
[现代快报再评]
你看,网民们、评论家们又对讲真话、做“实”事的人发火了!难道总是只能做不能说,言多必失? “潜规则”这个词现在很流行,事实上所谓“潜规则”早就不潜,是“明规则”,只是可以做而不能拿上台面而已。“显”对“隐”,“明”对“暗”,“潜规则”的“潜”既不“隐”也不“暗”,更不似“潜水艇”没在水下,而是浮在世面上,人人皆知,心照不宣,不言而喻,自觉遵照执行,比法律法规和纪委文件还管用。因此所谓“潜规则”应该叫“实规则”,与“名规则”相对应。“名规则”者比如“四菜一汤”“素质教育”文件,不过是“有名无实”而已。名实相悖,说一套做一套,正是我们当下社会最大的弊病。从这个意义上讲,沂水县的领导还挺可爱的,你可以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但不要责备他们将正做的事写成了文件,说什么“太露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