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实习生不是北大医院的挡箭牌
· 指责记者“擅自”属于警方言论违宪
· 周济先生,跟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 干自己的事,让百姓去骂吧?
· 楼市优惠不该终止而应强化
· 副市长自评98分高不高?
· 甲流疫苗该警惕的不仅是乱收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周济先生,跟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中国观察之张金岭专栏】

  教育部长周济的职务变动,引起了舆论极大关注。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普遍关注,也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热切期待。这种关注和期待,无疑是渴望回应的。

  周济主政教育部多年,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对教育改革的理解,他肯定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既然公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心和他本人有关,那么周济为什么不能和公众直接交流一下呢?比如利用网络,或约见记者等等。

  我注意到,周济去职之后,舆论有多种多样的猜测,也有对他主政教育部期间工作的多种多样的议论,有的议论甚至对他的工作不乏批评之声,比如批评他制定高标准,封杀民办学校,批评他没有弄清教育的本质,等等。对此,他本人没有一字的回应。迄今为止,在他离职教育部之后,所有和他本人有关的信息,都来自其他的渠道。对他工作的得失,披露信息较多的,是《中国新闻周刊》。该刊11月4日的报道披露了周济在教育部工作的一些情况,比如他承受的压力,温总理对教育工作的批评,以及周济本人的性格和他工作中的固执,等等。但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信息,都并非出自周济前部长本人之口,而大多来自他的老同学查建中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披露。

  事实上,在公众普遍关心的背景下,周济完全可以直接和公众交流一下。部长职务卸下之后,他也便有了以个人身份谈教育问题和自己经历的可能。如果真能这样,那就回应了公众对教育改革的期待,甚至能消除大家对他个人可能存在的误解。他还可以谈自己作为内行人对教育改革的见解,谈他和普通百姓对教育改革有什么样不同的期待,等等。但是都没有。

  我知道,周济前部长面对公众的这种习惯性的表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恰恰是这种正常,屏蔽了周济和公众交流的可能性,也使得他本人,失去了一次官民之间感情融合、信息沟通的最好机会,这只能加深公众对他个人的隔膜感。其实我相信,面对舆论和公众对他的关注,对教育现状和改革的热议,尤其是面对着对他本人工作的褒贬,周济大概也很想表达自己的愿望,有想对舆论和公众说点什么的冲动——但他终于没有说话,至今都没有说话。他个人表现出的这种应对舆论的方式,和我们对公共生活的体验非常吻合。在我们公共生活的经验中,我们听到的官员的声音,不管是现任的,还是离任的,他们的声音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无论遇到什么情境,个人的声音基本上是听不到的。

  周济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至少我非常期待,他能在离开政府部长的席位之后,开创一种权力精英和公众舆论沟通交流的新习惯,那将对增加社会生活的透明度,多多少少有一些裨益,也能体现出一个有现代素质的官员对公众的尊重。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