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浙江今年的高考状元特别多,因为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有“裸分状元”和“加分状元”。
8月31日的《中国青年报》详细报道了这一奇特景象——据浙江高考“状元榜”显示,文科第一名是体育竞赛获奖者,高考成绩加了20分;理科第一名仍是一名加20分的考生,高考加分者占了“状元榜”的半壁江山。“加分状元”所在的中学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拿状元说事,但其他几所中学很不服气,它们搞出了自己的“裸分状元”——不算加分,这几个学生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搞到后来,就是“四高中争相宣传诞生高考状元”,放鞭炮的放鞭炮,拉横幅的拉横幅,大家各搞各的,倒也是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样子。
这四所高中为什么要抢着宣传状元,大家心里都清楚——免费的广告形象代言人,不用白不用。现在的高中抢生源,其实竞争也很激烈,不比卖手机差多少。但学校这么搞法,却很有点有组织没纪律的味道,所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也看不下去了。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叶宏对记者说,作为教育考试组织机构,他们历来不宣传、不炒作、不公布状元信息,目的就是引导社会淡化对“状元”的关注度。但教育考试院也承认,高考加分改变了考生排位,所以“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时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调整“三模三电”高考加20分之类的高考加分政策,很有必要,但即使把所有的加分政策都取消了,高考状元还是会有,不光省一级有,市一级有,连县一级也会有。只要有招生竞争存在的地方,学校就会挖空心思拿状元来说事——所谓“裸分状元”和“加分状元”,只是状元经济的副产品之一而已。但宣传炒作状元,却又明显不符合教育部禁止炒作状元的要求,也跟“淡化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改革方向相违背。在巨大的现实利益诱惑下,光凭软塌塌的要求,是解决不了学校炒作状元这一难题的。
釜底抽薪的办法不是没有,江苏今年公布高考成绩是取消高分考生排名,就是一个相当有创意的点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到考生手上的分数条中,排名全省前100名的考生并不显示位次,而统统以“全省前100名”代替。这样一来,即便是考了全省第一名的考生,也并不知道自己是状元。针对家长“不知道排名会影响填报志愿”的疑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则以“与考生单独联系”的办法予以解决。
没有了排名,就没有了状元,当然也就没有了状元之争和状元经济。就是这么简单的办法,但却实实在在解决了困扰我们很久的“状元炒作屡禁不止”的难题。你看,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缺乏割舍既得利益的勇气——比如说彻底舍弃“状元商机”。解决炒作状元难题,江苏的点子简单又管用,有多少地方能跟着做呢?希望会有不少。(陈强)
■视点链接
“加分不公”不能留到明年求解
加分本是一个好政策,但现实中,以公平之名进一步扩大不公的加分现象,肢解了加分政策的善意,让加分政策失去了民意基础。
今年是加分政策四面楚歌、狼狈不堪的一年。先是重庆一考生民族造假加分而被北大弃录,由此揭开重庆大面积的考生造假加分,接着浙江慈溪航模加分考生多来自权势家庭的现实,又进一步让社会激愤,因为“加分不公”,人们甚至要求取消加分政策。
浙江高考状元“裸分”和“加分”之争,说到底,仍是人们对加分政策现实中的诸多不公现象不满的延续,而学校充当这一争议的主角(比如浙江四所学校对状元名誉的争夺),又进一步加重人们对“加分”的不信任。当学校——加分政策的执行者,都鄙视加分的时候(哪怕是为了宣传自己的高分考生),就更别指望社会理解加分政策。
这样,原本受到反思的状元炒作现象,现在再次浮出水平;原本追求公平的加分政策,现在面临被“连根拔起”。由此可见,“加分不公”掩饰了多少高考问题!在这里,不想给“加分不公”开出药方,因为解决之道已经泛滥,目前需要的仅仅是行动。在2009年高考即将翻过的今天,“加分不公”不能再凭借“旧船票”到明年重复“昨天的故事”。
(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