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国内多个景区景点涨价,涨价景点涵盖了四川、北京、贵州、天津等地区。针对目前的涨价现象,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景区门票定价权在地方,目前尚未发现涨价超出政策的合理范围。”(经济参考报 8月19日)
↓景点物价报复性反弹使“一年禁涨”成笑柄 中国青年报 8月20日 作者:曹林
【中国青年报一评】
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对中国景点来说,是每逢佳节就涨价,甚至离国庆黄金周还有一个多月,就急吼吼地涨起价来——因为去年有发改委等八部门“一年内只能降不能涨”的禁涨通知,所以去年未听到涨价声。今年禁涨令一到期,涨价就不可抑制地集中爆发。
这样的集中涨价和报复性反弹,是对有关部门“一年禁涨令”的公然嘲弄,也是对舆论和公众的无情嘲讽:再牛的禁令,约束力也只有一年,一年过后我们还是想涨就涨。
回顾一下去年4月底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八部门出台“一年内只准降不准涨”的禁涨初衷,可不是单纯为了一年禁涨,而是有更重要的任务和改革设想,那就是“对全国范围内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门票价格进行清理整顿”,这从《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的名称可以看出来。
所以,一年的禁涨期,并非只为了一年禁涨,并非遏制涨价的权宜之策,并非短期内平息民众对涨价的怨愤,而主要为了整顿市场、清理违法、整顿秩序并最终完善制度,从而在根本上遏制住景点想涨就涨、勒索游客的歪风,在制度上驯服景点的乱涨价行为。
可一年的禁涨期过了,舆论和公众看到什么呢?除了涨价卷土重来之外,别无所获。
按理说,一年禁涨期过去了,有关部门起码要给媒体和公众两份答卷:一是对乱涨价清理整顿的结果,一年的整顿,到底查出了多少价格违法行为,整顿了多少乱涨价的景点,清理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首先应该向公众公布,曝光那些违法景点并通报处理结果。二是遏制乱涨价的制度努力,即在这一年的价格冻结期内,八部门的联合执法、联合磋商、联合治理,有没有找到一条约束景点涨价冲动的规范,毕竟整顿的目的是为了规范。
可是,一年禁涨期说过去就过去了,一切又回到了一年前的原点,除了一年的涨价冻结外,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针对舆论对景点集中涨价问题上的质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双手一摊摆出了无奈:地方景区门票定价权在地方,目前尚未发现涨价超出政策的合理范围。可以反问一句:既然定价权在地方,那去年怎么又有权力下“一年内只准降不准涨”的禁涨令?那时候怎么又能干涉地方的定价权呢?这是不是自打耳光。
一年的价格冻结期本是改革的良机,可惜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少有作为。一年过去了,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景点在涨价上的报复性反弹,使“一年禁涨”成为笑柄。
【现代快报再评】
我对这类政令从未认真对待过。这种禁令在发的时候未必就很认真,人家明白定价权本来就在地方,发文件原就是逗你开心的。再说,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人命关天的法令都常常失效,景点门票价格涨不涨真的有那么重要,必须管住吗? 人家当初申遗、造景点是花了大本钱的,本来就不是为了办公益性的事业,而是为了造“聚宝盆”,这与举债大修高速公路加收费站是一码事。自己想开点,有钱就去逛景点,有权就免费逛,权钱都没有,就呆在家看电视,看自家阳台外的风景,这就是国情,你认了吧,牢骚太盛防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