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谁主宰了我们的“被生活”?
· 拒绝落后生产力,不要带血GDP
· 高考时,爸爸请她吃了一碗青菜面
· 贫困县为何会被逼着“花6亿媚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高考时,爸爸请她吃了一碗青菜面
  贫困学生:小君(小名)

  高考成绩:333分

  女儿高考那天,在一片手持鲜花等待孩子的家长中,姜孝明手里紧紧攥着两个苹果迎接小君,“没钱买别的,女儿考试辛苦,一个上午吃,一个下午吃。”

  十几年来,他靠着做木匠,为女儿挣学费。小君的母亲几年前患上肺结核,药费拖垮了这个家。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病榻上的母亲放弃了继续治疗,她只有一个心愿:让女儿考上大学!

  凿子戳进身体,父亲险丧命

  小君的家在浦口星甸镇大黄村,一进她家,一股浓烈的木料味扑鼻而来,父亲正弯着腰做木工。“我16岁就出去做木匠了。”父亲姜孝明就是靠着这一门手艺,把小君拉扯大。

  眼下住的房子是姜孝明父亲当年留下来的,一家人住了20多年,却仍然像一个空房。里屋只有4件家具,一张床,一个衣橱,一个小书橱和一个货架子,“这些东西年纪都比小君大。”

  小君小时候,姜孝明在南京做工,一天挣十几块钱,好几个礼拜才能回家见到女儿一次。小君每回见到他,都要问:“让我看看,你瘦了没有?”姜孝明只是笑着摇头,他的苦从来不跟女儿说。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是睡在木工板上过夜。即使大冬天里,他也只是盖着薄被和衣躺在水泥地上,常常被冻醒。而长年跟电刨、锯子打交道,手指被割伤更是家常便饭,左手无名指还被切断过。

  最惊险的一次,他甚至差点送了命。当时,姜孝明做完活,背着工具包回家。那天下雨,他不小心滑倒在地,工具包散落开来,一个铁凿子硬生生地戳进了他的后腰,顿时剧痛袭来,血流不止。凭着最后一点知觉,他好不容易走回了家,一进门就晕了过去。等他醒过来,已经在医院躺了好几天。“医生说差一点点就伤到脾,那这条命可就保不住了。”

  同学来访,家里连夜“刷”墙

  “我这么苦,就是吃的没文化的亏。不能让女儿跟我一样。”姜孝明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要让女儿“走出去”。小君从镇上的高旺小学毕业后,他把女儿送去了浦口区14中。“班里就一个孩子出去了!”姜孝明说起他当初的选择来,还是很骄傲。

  到了城里,小君学习非常刻苦,可在住校时却有些“障碍”,还闹过笑话。“同学们每天都用一种东西洗脸,20多块钱一瓶,我见都没见过。”连“洗面奶”都不知道的小君,过着异常简朴的生活。父亲每月给她100块钱作生活费,平均一天才3块多钱伙食费,可她却说“够了”。“光吃这些,孩子怎么吃得消?”连班主任都看不过去了,经常借钱给她改善伙食。

  一次,几个初中同学说要来小君家里玩。“爸爸,同学说要来看看……”小君面有难色,姜孝明当然明白了女儿的心事。他赶紧腾出时间来,连夜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下。所谓的“装修”,仅仅是用水泥把裸露的土墙“粉刷”了一遍,“这样看上去不会太寒碜”。可当同学们看到小君的家境,还是被“震”住了。

  姜孝明后来又顺便在外屋打了一排地柜,用废木料做了个吊顶,可是木工活还没有做完,就被迫停工,因为小君的母亲病倒了。

  大年初一,母亲咳血染红了大半片床单

  一天清早,母亲夏诗慧像往常一样打算下地干活,岂料一阵猛烈的咳嗽后,一口鲜血居然咳了出来。在江浦医院,医生诊断出她患了气管扩张。经过治疗,咳血暂时止住了。可没多久,病情复发,心急如焚的姜孝明把妻子送到南京胸科医院。这回的检查结果出人意料:原来除了气管扩张,夏诗慧还得了肺结核。尽管一直住院治疗,可病情还是没有好转。

  2007年大年初一的晚上,一家人刚吃过饭,小君就发觉妈妈的脸色不对,她赶紧扶妈妈上了床。“当时我刚一转身,就听到妈妈开始剧烈地咳嗽。”她一回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大口大口的鲜血正从妈妈嘴里喷出来,血止不住地往外流,染红了大半片的床单。“爸爸快来!妈妈在吐血!”小君哭着扑了上去。她意识到:母亲的病,可能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么简单。

  夏诗慧被送进医院。治疗费花去了这个家的最后一点积蓄。今年初,医生告诉姜孝明,他妻子的肺部已经形成一个结核球。“结核球外有层保护膜,药物根本进入不了,继续治疗已经没有效果。如果再不动手术,我们也没办法了。”可手术费起码要20万啊,这对这个家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拖着日趋虚弱的身子,小君妈放弃了手术,出院回了家。

  父亲送苹果给高考的女儿补身体

  这么多年下来,小君从来不知道妈妈到底生了什么病。“不能告诉她,学习是第一位的,否则我们做的一切都白费了!”姜孝明夫妇用心良苦。

  小君非常争气,在下关39中念高二时,南京市统考中得了下关区第三名,病榻上的母亲和奔波的父亲听说这个消息别提有多高兴了。高三时模拟考试,小君又以380分,得了班级第一名。

  高考那天,眼看着别的同学都有家长送考,她只有一个人默默地走向考场。等上午考完走出教室,她惊喜地看到,父亲正手握着两个苹果等待她……

  “爸爸,你怎么来了?昨天电话里,你不是说来不了吗?”小君扑了上去,喜极而泣。原来,这段时间姜孝明一直在江浦做工,没时间来看孩子。但他始终放心不下,就利用午休,坐盐浦线赶到学校。想到孩子好久没吃水果了,他还特意买了两个苹果:“买不起别的,上午考完吃一个,下午再吃一个。”父女俩这天的中饭,是小馆子里三块钱一碗的青菜面。

  这么多年来,姜孝明唯一跟女儿提过的要求就是:“学医,将来治好你妈妈的病。”等高考成绩出来时,分数够不上,愿望落空了,小君内疚得哭了:“爸爸妈妈对不起,我不能学医了。”最后,小君填报了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的商贸英语。尽管如此,姜孝明一句话也没有责备女儿:“孩子已经尽力了,毕竟她就要当大学生了,我们该为她高兴。”可大学的学费实在让他发愁。眼下小君母亲的药费每月就要花去六百,而他一个月拼命接活也只能挣一千,再除去日常开销,根本没有结余。“孩子已经够苦了,我不能让她连学也上不了。”

  快报记者 王凡 沈晓伟 钟晓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