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解决“见死不救”需财政支持
· 取消公费医疗迈出社会公平重要一步
· “医疗特权”本就不该存在
· 这样的改革应该多点开花
· 教育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能钥匙
· “不欠薪”就需要这样的保障
· “公务员诚信档案”公开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1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取消公费医疗迈出社会公平重要一步
  ■今日视点

  在北京市平谷区,“看病国家全包”的公费医疗已经成为历史。

  6月11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了这一具有破冰意义的创举:作为北京市医疗改革唯一试点区,平谷区5月起在全市率先试行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全区2万多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将不再享受公费医疗,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缴费由个人和单位分摊,医疗费用按比例报销。

  “看病不要钱”一直是机关事业单位最令人羡慕的福利之一,北京平谷区取消这项福利,其意义不仅在于为地方财政减负、清除公费医疗带来的种种乱象,更在于部分填平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社会其他群体之间的福利鸿沟,走出了社会公平的重要一步。

  我们知道,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民众聘请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雇员”。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福利不应该高于社会一般水平。但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却一直是“高福利”的代名词——不仅看病不要钱,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每月给职工交的住房公积金就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

  机关事业单位高福利的存在,不仅导致行政费用连年居高不下,也在事实上制造着分配不公,酝酿着社会其他群体对机关事业单位高福利的不满情绪。

  当下之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安全趟过这个深水区,“社会公平”应该是我们紧抱不放的一块大石,而住房、医疗、教育等基础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经济高速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效率”和“公平”需要被重新解读。在市场经济初期,“效率优先”曾经是排除一切的正确口号。但多年以后再回首,我们会发现,在“效率优先”的口号下,我们这个社会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政府对全民在医疗、住房、教育方面的欠债也越来越多。痛定思痛,我们终于懂得,“效率优先”并不是一切,现在的社会,尤其是普通民众,他们最需要的,是公平,是政府提供的安全感。正因为如此,国家有关部门自去年以来开始积极酝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医改的重点也放在了“公平就医权”上面,而在住房方面,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正在急剧扩大规模。

  公平从来都不会自动生成,它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更需要公共权力不遗余力地推进。而在推进社会公平方面,政府毫无疑问应该率先垂范,勇于割舍既得利益,成为社会公平的发动机。以当前的国力而言,实现全民像机关事业单位一样的高福利并不现实,因此,公平的生成就只能是机关事业单位福利向社会一般水平靠拢。而这部分节省下的财力,应该可以让低保障水平的民众福利提高一个档次,形象一点说,就是削峰平谷。社会学常识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优质结构应该是一个纺锤体,中间的部分越大,这个社会就越稳定,满足感就越强。

  北京试点取消公费医疗告诉我们,社会公平的实现在于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如何从制度设计上让权力不得不割舍各种既得利益,恰恰又是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得不直面的命题。(本报评论员 赵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