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余秋雨“捐款门”折射慈善信息漏洞
· 公共交通“破罐”需全国统一行动
· 还有谁该为公交惨剧“引咎”
· 拍摄灾难现场也是一种救人
· 高考“状元”什么样的人生算成功?
· 送孩子高考的副市长很亲切
· “信访专业”最该学的是什么?
· “小学女生卖淫案”怎么查都是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送孩子高考的副市长很亲切
  ■公民发言

  北京市副市长吉林和其他的考生家长一样,被隔在学校大门围栏外,他独自站在考场门前右侧的岗亭旁,透过岗亭的透明玻璃,不断向学校里张望。(6月8日《京华时报》)

  很多人都发出了赞叹:“一个平凡又伟大的父亲!”“作为父亲应该这样!”“这就是高考的合理性、公平。”“市长首先是家长。”一个副市长没有做出什么惊人壮举,只是像普通家长一样,在考场门前等孩子,为什么却受到网民们如此赞叹呢?

  一是没有利用特权。他和其他普通家长一样,隔在学校大门围栏外。其实对许多人来讲,每年都看到在高考的时候,许多领导都会到考场外巡视,作为副市长,利用巡视到考点检查工作,来更加近距离地看看女儿,应该是有这个便利条件的,但他没有这么做。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平,吉林副市长没有利用特权破坏教育公平,所以赢得了公众的尊重。

  二是突破了以往官员的形象。在很多时候,我们宣传好的官员时都是把其当作铁人,甚至为了工作不顾家庭、亲人,但这样的官员往往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官员的很多工作都是带有感情的,当我们看不到官员对家庭和亲人感情时,恐怕很多人不得不想,他们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吗?当人民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对人民还有感情吗?

  三是给公众一个可亲的形象。官员的可亲形象,往往就在于细节,在于平民化的动作。在吉林副市长高考接送孩子中,我们看到在考生“陆续走出考场时,他也踮着脚,探头寻找自己女儿。”他在此时就是一个普通的家长,而不是副市长。这样的副市长让我们看到官员平民的一面,感到很亲切、离我们很近。(肖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