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没有大学排名,只有榜单经济
· “防范考生改民族”应立足制约权力
· 震后捐款明细账最好细到一包水泥
· 民警举报县委书记何以成恶搞
· 保护好网络举报者是重中之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震后捐款明细账最好细到一包水泥
  ■热点纵论

  成都市财政局4日公布了震后各类捐赠资金筹措使用情况,截止到今年3月31日,成都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共接收捐赠资金10.68亿元,支出7.76亿元,结存2.92亿元。成都市财政局局长李捷说,捐赠资金用途主要包括:抗震救灾应急抢险支出0.67亿元;恢复重建支出1.81亿元;按捐赠者意愿转拨给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什邡市教育局等140余个单位5.28亿元。(5月5日《京华时报》)

  作为一个曾向灾区捐款的普通人,我很乐意看到成都市政府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公布善款的使用情况,但老实说,我觉得公布的这笔账还难以令人满意,因为它实在太粗了。

  我知道,新闻通报篇幅有限,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将善款使用情况说清楚,所以,我马上登录成都市财政局的网站查找这份善款使用的明细账单。在网站上,我看到了一个“5·12汶川特大地震成都市财政局捐赠资金情况公示”表格。这个表格部分满足了我的知情权,但坦白说,我仍然感到不满意,因为它只是给出了“某某捐款多少钱,用于市房产局因灾致损致危房屋加固维修经费”这样的简单信息,仍然是大而化之。

  为什么不能尽最大可能把这份账单做细呢?我在想。比如说,“因灾致损致危房屋加固维修经费”到底用了多少吨水泥?用了多少吨钢筋?这些水泥和钢筋是什么品牌的?采购价是多少?采购负责人是谁?这些信息完全是可以在明细账里体现的呀。不要小看这些貌似琐碎的信息,它们恰恰是善款使用公开透明的基石,大而化之的数据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细节,才能最大程度传递真实。

  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认为成都市使用善款的过程有猫腻,我只是觉得,政府公布善款使用情况应该有“细到一针一毫”的习惯,要想让人们感受到真实的力量,最琐碎的细节必然是绕不过去的。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通过大而化之的数据公布财政资金乃至善款的用途,已经是很多政府部门遵循的惯例,对于成都市财政局来说,公布善款使用情况并未具体到一包水泥,也只是习惯使然——他们认为,“善款两万用于维修危房”这种看起来很细的数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根本没必要进一步细化。但正是这种习惯,造成了国人普遍的慈善满足感受损,进而影响他们对慈善事业的信心。而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大而化之的账单,很多时候不仅暗藏猫腻,还造就了国人权利意识的长期弱化,以及对公布事务的热情不足。

  真实是慈善的生命,我们知道,国外很多成熟的慈善组织,善款支出清单可谓不厌其烦地详细,一支笔、一瓶水,都会出现在善款的使用清单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人们对慈善事业的热情,就是建立在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上。民间慈善组织能在善款使用上做到事无巨细,政府部门使用善款,更应该也更有条件做到“让最琐碎的细节传递真实”。“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将至,成都等地灾区政府倘能多下点功夫发布“细到一包水泥”的善款使用清单,则不仅捐赠者能感到被尊重的满足感,公信力一向偏弱的中国慈善事业乃至财政资金使用清单过粗的行政习惯,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本报评论员 赵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