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思想之曹林专栏】
“饭吃不了,澡洗不了,店开不了,原来这就是大家日思夜盼的全国卫生城市啊!”河南焦作一网友在论坛里爆料称:全国创卫审验期间,该市不仅关闭了市区内所有中小饭店、报刊亭、中小理发店,而且某些路段的饭店还在一夜之间换了门脸。网友气愤地说:创卫本来是件好事,咋就演变成了百业萧条了呢?
(3月17日《华商报》)
说实话,这样的创卫造假丑闻早已见怪不怪了。虽然造假形式不断在创新,但手段基本大同小异,要么是大拆大建,要么是刷墙遮羞,要么是驱赶商贩,要么是全民上街捡烟头。最疯狂的莫过于河南洛阳的“盯梢暗访组”了,国家爱卫办暗访组到达洛阳后,当地甚至派人跟踪暗访组。为了那个卫生城的名号做出许多疯狂之事,堪称丑态百出。
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媒体曝光了这么多“创伪”丑闻,都难以遏制许多城市造假的冲动,难道他们不怕丑态毕露吗?一次次的曝光,为什么没有让那些城市对曝光产生基本的敬畏和忌惮呢?
问题当然在于“领导就吃这一套”,有什么样的领导偏好,就有什么样的下属行为。领导视察喜欢走马观花,喜欢浮光掠影,深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而不喜欢深入基层,对下级的造假不设防,骨子有一种对光鲜形象和清洁场面的疯狂迷恋——下级自然会刻意迎合上级的这种偏好,一切安排得方便领导考察,一切都以“是否方便领导看”为标准,看能不能转化为某种“可视的效果”。这种领导的目光决定了下级对“创伪”的坚持,只要领导的审美取向不变,下级对创卫的理解就不会发生变化——就是不惜一切造假迎合领导那畸形、自负的审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媒体曝光了这么多创卫造假的城市,可我还没见到哪个“创伪城市”的领导在曝光后受到严惩和问责呢?或是主管城市卫生的领导被免职,或是造假者受到严惩。没有,我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后续新闻。更多的后续是这样的,躲过了丑闻的风声后,卫生城市的评比继续进行,劳民伤财的造假继续行动,有的甚至真的被评上了全国卫生城市。造假者不仅受不到严惩,而且得偿所愿。
造假不受严惩,创伪永不休止,这是必然的。舆论曝光只是一种外在的道德谴责,却没有触及造假者的利益,没有影响其创卫的政绩,没有受到领导的批评,没有因此失去官帽。除挨了舆论一通臭骂外别无所失,而且最终并没有影响到创卫的政绩,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停止“创伪”呢,为什么要在乎媒体的曝光和市民的痛骂呢?
如果哪个城市因为这种创伪造假而被剥夺参加评选的资格,相关造假者也受到上级的严厉批评并影响到仕途,那样,“创伪”才会消失在公众的视野,创卫才会变得真正干净起来,而不是一场劳民伤财的运动。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