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现在很多人已经对“世界第一”产生了一种天然的警惕——总以为这是典型的面子工程。你不能怪人们生性多疑,实在是大而无当、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太多。重庆规划建设高度超过68米、投资约1000万的“世界第一航标塔”,就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
(3月16日《重庆商报》)
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处处长何波解释说,建塔的首要目的是导航,因为三峡水位上涨后,目前库区最高的导航塔只有15米,已不适应导航之需。超过68米的高塔可满足江面导航需要,不是为了追求形象。
质疑有道理,回应似乎也不是没道理。有网友说千万投资可以建50所希望小学,这有点情绪化,毕竟希望小学要建,航标塔也要建,导航的同时兼顾观光需要,也并无不可。我在想,只要这座航标塔经过了严密公开的科学论证,建筑高度的确需要超过68米、投资也的确需要约1000万,那么,这个“世界第一”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没必要去指责,更没必要习惯性地给它戴上“形象工程”的帽子。但问题却似乎恰恰出在“论证”这个环节,很明显,无论是规划立项之前还是之后,甚至在媒体报道了网友提出的质疑之后,这个塔成为“世界第一”的必要性仍然没给大家交代清楚:为什么投资必须要“约1000万”?为什么高度必须是68米以上而不是67米?如果投资失误甚至跟“三峡明珠塔”一样成了烂尾工程,谁来承担决策责任?这些都是技术性很强的问题,不是一句大而化之的“导航需要”就能交代得过去的。事前事后不交代清楚,只是一味声称“这不是面子工程”,大家不质疑才怪。
这似乎成了一个怪圈:但凡投资大一点的工程,基本上都只是很简略地告诉大家要投多少钱、大概什么时候建成。至于为什么要投这么多钱、为什么要建成这样、出了问题怎么办,总是可以轻飘飘一句带过的,好像政府永远不差钱。你要问现在人们为什么动不动就质疑某项投资是不是政绩工程,我只能说,根源就在于这种“简略告知”的决策不透明。但要命的是,“简略告知”几乎已经成了一种行政习惯,于是,即便是一项真正利民的工程,也有可能不明不白地给戴上“政绩工程”的帽子,搞得反对声四起,这又是何苦?
当下,为了扩内需保增长,政府投资是大头,“简略告知”的习惯可要不得。我在想,要避免政府决策陷入“面子工程”的习惯性质疑中,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对民众“简略告知”的习惯。
一项决策在实施之前,不仅应该告诉大家“要做什么”,而且必须不厌其烦地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并在此基础上赢得民意的广泛支持,这才是程序公平下的正当决策。
(本报评论员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