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就要粉墨登场。春晚至今已是第27届了,对于春晚的批评,也持续有十年左右了,在如此大的舆论压力下,依然能够一年年地办下来,且关注度不见降低,电视晚会恐怕唯有这一台。
今年的春晚有了不少新气象,春晚剧组对节目内容不再遮着挡着捂着,就是一大进步,彩排照片和节目单早早地便在网络上流传了,也没见央视的人为此着急上火,吆喝了多年“开门办春晚”,这时才算有了那么一点开门的意思。此外,今年春晚要求真唱了。在前些天,关于春晚是否应该真唱还引起过一阵小争论,真不理解这个问题有什么好争的?在被假唱欺骗了这么多年之后,反正我是宁可听有瑕疵的真唱,也不愿听早就录制好的声音了。
按我的看法,作为一个新民俗,春晚已经完完全全地契合到了中国人的春节生活中去。对于春晚算不算“新民俗”,一直以来也存在着争议,这当然可以讨论,但除了春晚之外,“贺岁大片”、“拜年短信”、“新年音乐会”等也有成为“新民俗”的趋势,但与春晚相比,文化味的缺失和全民参与热情程度的不足,让这些候选的“准新民俗”难以支撑起春节期间满足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重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根植于乡村的春节民俗有很多正在消逝或已经消逝,比如祭灶、扫尘、吃灶糖等,连最普及的拜年和压岁钱也变了味,前者由短信代替,后者变成了攀比和敛财。
乡村文化价值体系正在慢慢解体,一切乡村传统观念均遭到了“利益至上”的冲击,保护传统习俗,成了当务之急的一件事情。与此同时,发扬融合了传统习俗功用又能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民俗,也同等重要。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仅仅拥有吃年夜饭、贴春联、发红包的老习俗和春晚这个新民俗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有意地为新民俗的养成制造有利条件,如此,春晚一家独大的现象才会消失。(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