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声响起,成贤街小学三(4)班的教室里却静悄悄的,孩子从教室后面的小书架上拿起一本本课外书安静地阅读,直到班主任焦薇薇催促大家排队回家,才有人不情愿地把书放回书架上。这些孩子看的书不是漫画,也不是标注着拼音的读本,而是大部头的《上下五千年》《昆虫记》,这似乎与他们识字量不太搭配。其实,这些孩子人人都认识3000以上的汉字,达到小学毕业生的识字量。
学的都是生活里的字
戴着眼镜的男生张家铨说起自己读过的书很是得意:《二十五史》《儒林外史》《海底两万里》……“阿姨,我读的可是普通版,到新华书店,大人能看的书,我也能看。”一年多前,张家铨还只认识几十个字。“后来我在超市学了好多字,比如洽洽香瓜子,我爸爸带我到超市告诉我那个字读洽,我下次再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就认得了,而且记得很牢。”张家铨还搜集了南京各大景点的门票、宣传资料。“所有的景点名字我都认识,你让我做小导游也没问题,导游词我也会说。”
原来,张家铨和他的40多名同学从刚进一年级就参与了国家级课题科学认读的试点,在生活中学习识字。刚进校时,老师做过一项调查,班上认字最多的孩子能认500多个字,最少的只认识十几个字。这样的识字量限制了孩子们的阅读,他们只能找有拼音的课外书,做数学题常常理解不了。
“后来我们就在每周的课表里排上一节科学认读课,每周布置一个主题,请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常用的字,剪贴在自己的本子上。”班主任焦薇薇说,主题每周一换,比如逛超市,买了抽纸、饮料等就把商标剪下来。像“樱桃”两个字,是五六年级学生才学的,但因为同学们喜欢吃,所以全班都认识这两个字。在一周一节的课上,老师会把所有孩子的剪贴本拿来看看,找出比较集中的一二十个字进行讲解。比如形声字该怎么读,让学生来组词。“奥运会期间我们就找奥运的新闻标题,秋天来了就搜集秋天的诗句。”这些有趣的认字方法让学生们爱上这节特殊的课,有些语文课上不踊跃的孩子在科学认读课上找到了自信。
认字为了扫清阅读障碍
全校1000多名学生都参加了这项科学认读实验,但奇怪的是,五六年级的识字量并不比低年级多多少,老师解释,其实认字并不是只为认字,是为了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课外书,开阔眼界。而六年级虽然不比二三年级认字认得多,但六年级的孩子会写、了解字义,掌握的层次更深。
现在三年级的学生认识3000多字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开始学写作文,他们就能写三四百字,而且很多词句都不是课本上学的,写作风格也多样化,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数学老师也反映,孩子们的理解力特别强。
该不该让低龄儿童多识字
低龄儿童早识字多识字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负担也是不少老师和家长担心的,因此对幼儿园孩子该不该识字,小学低年级孩子该不该多识字一直以来争议不断。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说,她自己的儿子幼儿园没有教识字,感觉在一年级入学时与同学差距很大,但一年后就跟上去了,成绩还特别好,所以她认为早识字没有必要。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早识字可能会对周围的画面或是形象化的物品忽视观察,不利于全面发展。
但有关专家表示,如果掌握好度,早识字未必是坏事,比如在生活中学习,但要科学引导,识字的范围和程度拿捏得当才行。
快报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