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最近,县委书记们的手表很受瞩目。据《成都商报》12月23日报道,一名网友在《县委书记,您戴的什么表?》的帖子中,公布了16个不同省份县委书记戴名表的照片。网民证实最贵的是陕西佛坪县委书记的一款劳力士手表,市场价在52万左右。佛坪县委书记杨光远很快作出了反应。据《三秦都市报》12月23日报道,杨光远书记称自己被误会,手表是只值两三千元的梅花表。目前,他已委托专人为自己维权。
与另外15个县委书记相比,杨光远书记的快速反应值得称道。一方面可说明,杨书记很把舆论监督当回事;另一方面,他选择了自我澄清,而摒弃了某些县委书记直接派警察抓人的癖好。
但如果与常州市市长王伟成相比,杨书记的表现又是令人担心的。今年10月,针对网民对上马BRT项目是为了中饱私囊的指责,王伟成亲自在网上有理有据地进行辩驳,赢得了市民的赞扬。佛坪县的杨书记则不然,他的解释是简单的,并且这一解释还是由宣传部门代为做出的,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声称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以往的经历来看,官员借助或直接动用“法律武器”,难免令人心惊胆战。事实也基本能证明,官员的“权利”总是容易得到优先保障。这次,杨书记哪方面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呢?从宣传部长的解释来看,仍是名誉权。不过解释同时又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欢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又把并非完全失实的舆论监督称之为“主观臆测”的虚假消息。杨书记的手表是否价值52万元,尚待证实。按他们自己的说法,“手表的市价是近3000元”,即便如此,国家级贫困县的书记戴数千元的手表,与该书记所谓的“低调简朴”、“一直保持农家子弟本色”的论调,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说人们对杨书记手表的估价过高,错也不在舆论。国外公众对官员的家产、服饰,甚至臭袜子的价值,都了解得很清楚;而我们呼吁了N年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至今没有着落,这都是官员们作梗的结果。也就是说,向法律讨说法的本该是普通百姓,而不是官员。作为公共人物的官员,其权力来自于公众,其个人财产必须接受大家的监督。在这些方面,官员并不能享有与普通人同等的名誉权与隐私权。
上述道理,官员们并非真的不明白,但他们动辄把舆论监督视为谣言进行打压,显然既是对舆论监督的惧怕,也是对舆论监督的恫吓,以图杀一儆百。纵观层出不穷的县委书记派警察“维护名誉权”事件,动机莫不如是。
与派警察直接抓人相比,虽然威胁“法庭上见”的形式要温和许多,但性质并没有什么不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官员向媒体叫板的现象,愈加显示出舆论监督立法的紧缺性。我国现行的民法对官员与普通公众在名誉权保护上并未予以区别,这使得官员状告媒体有了合法的借口。因此,舆论监督要想尽可能地避免官员的干扰,新闻法是绕不开的路径。(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