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完全披露/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湖北众多希望小学遭废弃沦为猪圈
· “亿元副局案”需要污点证人
· “火车票价市场化”是个坏东西
· 没有竞争,就别提“市场化”
· 谁来保证“微利”不成暴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没有竞争,就别提“市场化”
  ■第二落点

  网民们对“票价市场化改革”很不领情,一些网民甚至极度郁闷地说:“教改让俺们交不起学费,房改让俺们买不起房,医改让俺们看不起病,票改必将让俺们坐不起火车。下一步,若衣食住行都来凑热闹都改革,俺们老百姓就只能去喝西北风了”。网民们的表态虽然很情绪化,但道理是有的。不是吗?一些原本是公共民生服务的垄断行业,这些年难道不是被“改革”得越来越会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了吗?

  价格市场化并非独行侠,要让其科学、透明、有序、公正地运行,必须有公共资源经营的市场化作为前提。铁路经营的市场化是什么?是铁路客运、货运体制顺应市场机制的发展,引入更多的企业参与经营与竞争。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火车票的单方面市场化,归根结底是垄断利益在作祟。垄断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绊脚石,首先是行政垄断,少数人决定大多数的公共政策,让民众面临上学贵、看病贵、房价高、出行难。另外是资本垄断,少数占有公共资源与资本的机构决定资源与资本的流向,结果一些机构“抱团扭曲”公共政策和市场竞争的行为一再发生。

  比如铁老大,往往就是以“考虑运输企业的发展”为涨价借口,一次次让经营市场化胎死腹中,让票价市场化变相登台。在今年全球经济寒潮早降之时、在我国数千万外出务工者提前返乡之际,铁老大有些坐不住了,便欲单边推出票价市场化为春运涨价早早埋下政策伏笔。显然,这与铁路部门多年来所称的“恢复性调价”之声如出一辙。对换了一件“火车票市场化”马甲的“涨价”,负有监督责任的部门应该保持高度警觉。(周明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