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乐毅专栏】
公元2008年,又见新科举。
历时4个多月的湖南株洲市“80后”优秀青年干部“海选大赛”落下帷幕。比赛共计7000多人踊跃报名,采用了类似“超级女声”的竞争方式。整个考场全开放,株洲市政府认为本次海选不是作秀,并拟将此形式打造为选拔人才的长效机制。
(11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主办法说,使用电视手段可以保证“海选”过程公开,确保公正。但非也非也,这并不是选举超女李宇春,而是在选拔解元唐伯虎。
新闻中说,经过推选、初试、复试(难度较大的笔试),剩下的30名选手进入电视直播的最后决赛。“现场评委组除了领导、专家外,还邀请了‘两代表一委员’(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和政协委员),另外还增设了一个公众评委团,由“80后”代表、归口单位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代表组成,总人数为20人。”而网络投票结果不参与最后评分,仅为参考。这个选拔的流程,与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乡试、会试、殿试,实在是有着惊人的神似。
选举与选拔,虽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选举是由下而上的,最终权力在民众手中。选拔却是由上而下的,最终权力在“上面”手里。
选举虽然也有很多组织、运作方面的技巧,甚至也有丑陋的一面,但民众的感受,始终是被选举人种种行为的考虑轴心。而选拔,无论穿着怎样漂亮的民主程序马甲,讨得“上面”的欢心,依然会是被选举人一切行动的指南针。极而言之,选举和选拔都会有被操纵的危险。但操纵选举的困难度,远大于操纵选拔,因为民众数量极为巨大,利益与思想又极为分散,这使得无论是收买还是长期愚弄他们,成本势必都会极为巨大。而操纵选拔则会容易得多,以株洲市此举为例,首先,“上面”可以选择专家评委和公众评委,只用与“上面”保持一致者。其次,那几十名专家评委和公众评委,无论是利诱还是威吓,要摆平其中的多数,相对而言,并不是多难的事。
我其实无意批评株洲市的官员,联想起闹得沸沸扬扬的80后厅级官员风波,再忆得前不久被“双规”的原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曾对自己的老师掏心:“我没有背景,能够升到这个位置已经到顶了。”我愿意相信株洲官员所言,此举的目的是“使最优秀的人才获得最宝贵的‘初始提名权’”。毕竟,一个公认的历史事实是,科举选拔制度要优于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官员推荐制度。一个官员能在自己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力而为,还是应该得到尊重的。所以,我愿意说,“海选”青年干部是一种进步。只是,在公元2008年,还要谈论这种进步,多少令人有点悲哀就是了。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