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归母校西南大学。
这次回归的一个花絮是首次披露了袁先生在校成绩,结果出人意料。据报道,袁隆平1950年大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单清楚地表明:袁隆平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除了英文成绩高达93分,其他如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对此,袁隆平自己说过:“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
这次发现,可谓是对中国教育理念、体制的一次深切的反讽。
对于学生,我们的各级教育存在一个核心评价体系:考试成绩。从学前一直到大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始终一以贯之,倒颇继承了靠八股文打天下的遗风,真正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不是被轻易扼杀,就是被打入另册,需要像大长今那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经各种本可以规避的磨难才能脱颖而出,比如袁隆平——尽管他后来遇上了一个让人不堪回首的动乱年月,但即使在今天,像这样的成绩单也是很难被当成后备人才培养的,也许您会拿“是金子就能发光”之类的鬼话安慰他,但是,多少像袁隆平这样成绩平平、拥有异禀的天才已被岁月磨成庸才?石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