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其要义是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物极必反”蕴含的许多哲理印痕,颇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做人不能大,做事莫嫌小。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以曾是河北“第一秘”自居,处处凌驾于他人之上,结果还不是一步步跌入犯罪的深渊。做事也不能忽略“不大”的事,否则也不会有所作为。三国时刘备曾告诫后代:“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人又曰:“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蛟龙。”意思是说这“小”的里面有大文章,有大事业可做。不积细流,何以成江海,也深深包含着这个道理。
其次,人穷志不短,财大气莫粗。人穷,有其穷的原因,但要穷则思变。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家通过顽强的拼搏,最终获得成功。同样,如果我们富了,成为一方富豪,决不能为富不仁。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大行慈善之事,今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率先捐款600万元,并在第一时间和公司员工带着60台挖掘设备赶到重灾区,在20多个日夜里救出12名幸存者,背出208个遇难孩子遗体,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中国首善”。相反,苏北某市有一个企业老板在挣了一大笔钱后,表现“财大气粗”之状,奉献爱心从不沾边,整日“花天酒地”,还染上了赌瘾,时间不长就输个精光。
最后,年轻气不盛,老大莫自居。年轻人,具有十足的干劲,创新意识也较强,但不能目中无人。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年轻人在分析和把握问题方面,与老同志相比还存在不足。这就需要年轻人多向老同志请教,才能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同样,老同志也要放下架子与年轻人相互借鉴,方能发挥更大余热。否则就是“固步自封”。
可见,我们做事情的关键是把好“度”,才能事事和谐,以至社会的整体和谐。张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