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用活4万亿不能仅靠发改委官员的冷静
· 官场小说怎么成了政府发言人
· 别急着拽着头发进入“法治社会”
· “东莞人”为什么一阔脸就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官场小说怎么成了政府发言人
  ↓《区委书记》走红折射信息发布滞后 燕赵都市报 11月15日 作者:魏文彪

  10月15日起,有个网名为“我不是洪溜溜”的网友在网上贴出了一篇爆炸性的官场小说《区委书记》。有好事者将其中的情节与杨湘洪事件对比后,发现大部分属实。(11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燕赵都市报一评]

  发生像温州鹿城区委书记滞留国外不归这样的事件,公众首先肯定是想从当地政府部门处了解相关信息,但是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却向公众封锁消息,在这种情形下,公众自然会试图从网络论坛上去获知相关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小说《区委书记》的走红,实际上拜政府公开信息渠道不畅所赐,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政府公开重要信息滞后的痼疾与现状。

  当地政府部门不但不主动公开杨湘洪滞法不归信息,而且对政府工作人员下达“封口令”,显然是违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做法与表现。杨湘洪作为政府官员,他的行为和表现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民众有权知晓包括其滞法不归在内的相关信息,当地有关部门拒绝公开相关信息甚至下达“封口令”,是对民众知情权的漠视。

  当地政府部门之所以拒绝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或许是担忧杨湘洪滞法不归消息曝光会产生不利影响。其实,及时、主动公开有关突发事件与公共事件信息,只会让政府部门掌握事件披露与处置的主动性,只会产生更好的社会影响与效果。如果在杨湘洪滞法不归事件发生初始,当地政府部门即予以公开披露,并及时采取相关惩处措施且同步公之于众,其实更能表明当地政府对于此类事件的鲜明态度,并能对其他欲效仿者产生更大的震慑效应。

  [快报再评]

  为什么杨湘洪的“事迹”,都在网上流传了,而有关部门居然一问三不知?是为了慎重起见,还是为了不打草惊蛇?如果是前者,对杨湘洪应该早有察觉,至少在其出国的问题上,要“慎重”些,等到人都跑了,还在自说自话地慎重,未免有些太一本正经了。如果是后者,蛇都跑了,还在怕人家受惊,还想把人家劝回来,说“天真”有些不严肃,说绥靖该差不多吧。我们在反腐败的问题上,持绥靖的态度,肯定是行不通的。

  在杨湘洪的问题上,温州以及浙江有关部门,有关信息的不公开,本意是持一些“战略考虑”,怕给杨湘洪造成“很大的压力”,真不回来了。这只能说明有关部门还心存侥幸,杨湘洪如果不是预谋已久,就不会这么从容了。到头来,人也没回来,在信息公开的问题上,都落了一身的不是,何苦来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