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用活4万亿不能仅靠发改委官员的冷静
· 官场小说怎么成了政府发言人
· 别急着拽着头发进入“法治社会”
· “东莞人”为什么一阔脸就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用活4万亿不能仅靠发改委官员的冷静
  国务院4万亿元经济刺激措施甫一公布,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已经闻风而动,纷纷进京,以期在国家未来的4万亿元的巨额支票上争取更多的签字权。据报道,这两天,掌管投资大权的国家发改委门前更是“人头攒动”,交通比以前明显拥挤很多。(上海证券报 11月12日)

  [新京报一评]

  国务院常务会议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定位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这些都是确保中国经济渡过难关、长治久安的全局之举,也可以弥补此前在民生问题上的部分历史欠账,除了交通投资,其他都是长效工程,而且只能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去优化资源的配置,合理安排资金。

  而某些地方政府通过游说一旦获得投资,从历史情况来看,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政绩,很可能将资金用于短期见效快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甚至可能引发上世纪90年代的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4万亿的投入不仅不能带来中国经济的健康增长,不能确保民生,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反而会引发投资灾难,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周期中贻误经济转型的大局。

  国务院提出的以民生为宗旨,促增长为目的的经济转型方案的大方向无疑是对的,但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离不开一个确保资金安全的制度框架,以及一个公共决策的过程,政策的权威和严肃都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则的佐证。为了避免发改委门前“攒动的人群”导致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偏离预定之轨道,需要为巨额公共支出的使用、监管建立一套相对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增加公共智慧和民众的话语权、扩大经济民主,显然是必须具备的制度元素。

  

  [快报再评]

  在年底前,国家发改委向各地新增1000亿投资,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钱花出去”。面对这样的一个大蛋糕,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是可以想象的。面对各地的游说,发改委官员“冷静”之外,还需要什么来保证他们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呢?有关部委执掌着这样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的投向大权,他们可以决定把资金批给这个地方或企业,也可以决定把资金批给那个地方或企业,他们的手指缝稍稍松一点儿或紧一点儿,就可以给某个地方或企业多批或少批几千万上亿元,其间“操作余地”与“腐败空间”之大,几乎让人不敢想象。这一千亿因为“时不我待”急着分出去,就不多说了,那么,剩下的三万多亿,恐怕不能这么“随便”就派发了,最好能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有关方面以公开辩论、投票表决等形式,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决定近4万亿元资金的投向。除此之外,恐怕向社会公开每一笔巨资的投向、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同步审计也是必须的了。如此,才能尽量保证,不至于被“跑部钱进”的人给“吹歪”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