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保外就医”应该走过司法通道
· 至少王旭明没有说过“无可奉告”
· 汶川重建之争不仅是科学问题
· 期待现场直播上海袭警案庭审
· 我们为什么惆怅于王旭明的调任
· 王旭明:断章取义的批评才是无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汶川重建之争不仅是科学问题
  【中国观察之乐毅专栏】

  汶川是该异地重建还是就地重建之争正在激烈进行中。而网上舆论主要就是在批判学者无良。一条新的消息是:中科院研究员张信宝认为异地重建是“逃跑主义”的说法激怒了汶川灾民,汶川灾民打算凑钱租车去成都接这位专家住几天帐篷,“让他过过我们的日子”。(《浙江在线》7月15日)

  这样的批评当然算不得错,张信宝信口开河的说话方式的确难看。他只在汶川实地呆了一天,就乱扣“逃跑主义”的大帽子,显然有失基本的科学精神。但光痛骂张信宝,恐怕还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汶川大地震已经令山川形势改观,当地的地质情况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下,这也就是重建之争的起因。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也在地震活跃带上,如果某地发生了同样的大地震,美国人就会把居民迁出,将土地撂荒。短则两三年,长则十余年,任凭狂风吹、毒日晒、暴雨淋,让大自然将次生地质灾害全都诱发出来,只有等到地质情况完全稳定了,土地才会被再利用。从纯科学的角度上讲,美国人的这种做法最为合理。

  但美国的经验我们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照搬。美国加州除了洛杉矶地区人口众多外,其他地方皆地广人稀,城镇一般也就千把人。只要补偿居民一笔钱,他们就可以开上汽车,爱去哪去哪了。而中国,不说平原了,就是能住人的山区也堆满了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人的很多居住地根本就“不适宜人类居住”。清华大学尹稚调查的结论是,汶川城只能住5000人。但实际却住了4.5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则有11万。尹稚认为异地重建最佳的迁入地是都江堰地区。但成都平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数万人将新挤入原本人口稠密的地区,必然会带来众多的利益问题。

  汶川县人大作的民意调查,发放了768份调查问卷,收回757多份,九成以上的民众支持异地重建。而当地官员也显然是倾向于异地重建。这里面自然有地震的因素,但恐怕也有另一个因素:都江堰比汶川要富裕得多。对汶川而言,异地重建显然更有利。

  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觉得异地重建有利。其一,汶川属阿坝州,都江堰属成都市,两者互不隶属。都江堰将一片土地划给汶川,或用一片平原地交换一片山区地,在财税、土地资源等等方面,都是一笔赔钱的买卖。其二,对于迁入地的居民而言,他们的利益很难不受损。首先,新来的移民必然导致当地资源被分薄,人均一亩的土地可能就会变成人均半亩。另外,在国内,富强地方与贫弱地方所能享有的社会资源与福利也大有不同。如上海和青海,它们的高考招生比例、低保金额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语。从都江堰人变成汶川人,绝非仅仅是户籍本上一个简单的文字变化。汶川灾民自然值得同情,但似乎也没理由让迁入地居民单方面牺牲,更何况都江堰也属灾区。

  所以我认为,汶川重建之争并非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它也是一个利益问题。如果汶川最终决定异地重建,那有关方面也一定要做好迁入地居民的补偿工作。我们在移民安置问题上是有过很多经验教训的,像三门峡的移民历史遗留问题至今都困扰着当地社会。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