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记之童大焕专栏】
汶川大地震过后,迄今最轰动中华的两个文人非余秋雨、王兆山莫属,现在和将来的历史恐怕都会称“南秋雨,北兆山”。二人一南一北,不约而同劝慰灾民,其特别的言辞耸动中华。
6月5日,著名作家余秋雨在博客上“含泪”劝告“捧着遇难子女的照片请愿,要求通过法律诉讼来惩处一些造成房屋倒塌的学校领导和承包商”的灾民,不要给“很长时间找不到反华借口的媒体又开始进行反华宣传”的借口。6月6日,山东《齐鲁晚报》发表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词二首”,其中有首《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作者比余秋雨“想家长之所想”更进一步,想死人之所想,替废墟下的亡灵表达心声,全诗曰:一位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后地面上发生的一切,遂发出如是感慨——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6月17日《中国青年报》)
不料,两人一说话,舆论皆惊呼。效果适得其反。于是有八喜先生给二人上课,说他们不懂心理学,盖因二者的劝告方式如出一辙,余秋雨的劝慰方式是:你们的子女得到了隆重的纪念(这种礼遇不是谁都能得到的);王兆山则说:得到这样的关爱,死了也知足啊!
但我觉得,不懂心理学也没关系,毕竟全世界大多数人还是不懂心理学的。二人之所以能够一语惊四方,乃是因为其言太“异于常人”,超出了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估摸着秋雨兆山二位大人,也都至少有五十以上的年纪了吧,早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这个时候要让他们恶补心理学知识,可能勉为其难。因此,补上心理学的课我看就免了吧。秋雨兆山同学,不懂心理学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讲点常识、常情、常理,让自己“做回常人”,待要说话时,“设身处地”为你“劝慰”、说话的对象想一想。人之去世,家人悲伤、悲痛皆人之常情,若因人祸原因,则愤怒也在所难免。此时,“设身处地”也就是“感同身受”。否则,遇到有人离世,人家正悲伤得紧,你说一句“人总是要死的”,虽为千真万确的真理,人家也免不了要拿屎盆子扣你;你若再来一句“你也该知足了,像我等这样的大人物都为你倾注注意力”之类的安慰话,人家不拿扫帚把你赶出家门才怪。即便人家涵养高一些,说你把废墟描绘得那么美好,又是做鬼也幸福,要不你自己先进去试试看?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文字常常是很无力的。“文以载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最高境界,若这点做不到,“文以载情”应该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落到“文过饰非”的不堪境地,否则,文字将不仅是弄脏稿纸,而且有可能弄脏灵魂;作家、“文人”则不仅不让人尊重,甚至有可能成为骂人的代名词。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