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法官的上司只应该是法律
· 遭劫反救歹徒 宽容?善恶不分?
· CPI高涨下 “全民减税”更现实
· 城管要真成了警察倒是件好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遭劫反救歹徒 宽容?善恶不分?
  靶心: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歹徒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与歹徒斗智斗勇最终占得上风,面对精神崩溃、瘫倒在地的19岁的歹徒,李建华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歹徒得到及时救治。(《现代快报》4月9日)

  别用现实尺子丈量人性高度

  ■第一视点

  李建华的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论,虽然大多数网民推崇李老师的义举,但仍有不少人更愿意从现实的角度去考量这件事,认为李老师有点善恶不分。

  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远一点,我们想到了“农夫与蛇”的故事,近一点,“彭宇案”的余波还在社会上蔓延,在道德风险指数持续升高,人们普遍发出“好人难做”的现实语境下,李老师的举动想不引起争议都难——一个面目慈祥的老太太都能在瞬间“变脸”,遑论一个已经行凶的歹徒?在这个时候,李老师理应像警方所说的,立刻报警,第一时间将歹徒抓获。这是一个公民在此种情况下的恰当反应。

  但道德之所以为道德,即在于它是柔软的,充满着无限可能性,人性之所以在某一瞬间迸发出至美的光芒,即在于它能够站到我们难以企及的位置。因此,不要用我们寻常的理性去预期道德,也不要用现实的尺子去丈量人性的高度。这不是一个是与非、对与错的原则问题,而是一种人性深处极为微妙的反射,两者不具可比性,更不能混做一谈。

  无疑,这是一个不具复制性的孤例。出色的身体素质使李老师能与持刀歹徒进行殊死搏斗,作为一个母亲,其母性的情怀又促使她在歹徒精神崩溃的时候从容地对之展开说服;作为一名当了很多年的幼儿园老师的人,她毫不犹豫地想到“对于犯错的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用行为去感化他”;作为一个有恻隐之心的人,她别无选择地把挽救生命放在了第一位。诸多因素,造就了一段“道德传奇”,在李老师看来,这或许只是出于一种人性本能——但恰恰是这一孤例,为我们描绘出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遥远距离。

  应该承认,在相同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做不到这样,这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当李老师做到了,为我们展现了人性至真至美的一面时,我们不去尽情享受,反而不认同,质疑,甚至非议呢?原因,大概不仅在于我们总是常怀警惕之心,而是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人性的美好信仰。

  专家说,李老师身上体现的宽容精神应该大力弘扬。就当下而言,大力弘扬其实并不现实,也无可能,但至少,我们要懂得去欣赏,明白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之外,人性可以抵达的方向。(房媛)

  ■第二落点

  宽容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想让他先看病,然后再接受法律的制裁。我恨他,但救他一命是出于一个母亲的天性。”李建华病床上的简单道白,使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类似的故事,近年来屡有发生。去年3月,济南市出租车司机刘彦友在制服劫车的歹徒后,怕受伤的劫匪延误治疗,主动替歹徒缴纳了住院押金,许多人为之感动。他们的事迹之所以传为美谈,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善良和宽容,让人感受到道德的温暖和力量。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不看对象、不讲条件地滥施善心,显然是迂腐的。对违法犯罪行为来说,尤其不能姑息养奸,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同时,应当放弃道德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教化力量。人犯了错误,应当予以相应惩罚,但这并非目的;让迷途者知返,令邪恶的心灵重归善良,才是真正的目的。没有人天生就是罪犯,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有着复杂的因素,正如李建华所说,犯罪分子是可恨的,但也是可怜的。因此,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而应该用感化的方式教育他们,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宽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能够震撼人们心灵的神奇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过许多对敌视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不计前嫌,以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对方的经典故事,古代先贤追求的道德境界,同样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体现的是一种宽容、善良、同情的人道主义情怀,这对化解人际纠纷、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华社记者 赵仁伟

  ■第三只眼

  救歹徒恰是善恶分明的表现

  许多人激动地认为李建华善恶不分,不过在我看来,李建华的行为恰恰是善恶分明的表现。

  李建华并不惧怕恶,而且敢于与恶作斗争,最终使歹徒精神崩溃、瘫倒在地。当精神紧张、体力耗尽的歹徒崩溃了,央求李建华杀了他的时候,这个歹徒已经不是歹徒,而是病人了。他已经无力再为恶了。面对病人,面对一个需要受到帮助的人,难道不应该施以援手吗?歹徒的生命同样宝贵,对歹徒的处置只有法律,我们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的生命。

  与李建华救歹徒类似的现实困境就有,面对落水的小偷要不救?当小偷处于危险之中,他已经不是小偷了,他是一个需要你救助的人。你不去救,就是见死不救。就是恶。对于恶行,我们不能纵容。如果面对小偷、歹徒的作恶行为,我们一味退却任其所为,那才是善恶不分。而拯救处于生命危险中的歹徒,那就是在救一个人的生命。

  面对生命即将消逝,依然非常冷漠,这怎么能算是善恶分明呢?

  (王军荣)

  ■网友激辩

  正方:

  想一想吧:把这孩子送到监狱,待一段时间出来,很有可能他以后还是继续去偷去抢去杀人;而李老师的宽容对他心灵的刺激,也许会把他感化为一个好孩子。我们为什么要批评李老师呢?她的举动太令人感动了。这个世界就是太冷漠才让那么多人去偷去抢。以恶制恶,最后还是大家都自尝恶果。向李老师致敬!精神可嘉,勇气可嘉!

  (网友 IP:121.32.88.*)

  很佩服李老师的宽容之心!如果这嫌犯没被抓,我想他以后也绝对不会再去犯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用心将人感化,惩罚只是最原始的办法。

  (网友 IP:61.174.223.*)

  以德报怨,不是一般人的心胸了!不过我觉得为那歹徒不值得。当李老师第一次答应他不报警并拿钱出来,歹徒还嫌钱少,用刀直插李老师胸部,这明显是动杀机了,如果这一刀捅进去了,结果会是怎么样?一个好人就死了!

  (网友 IP:61.153.241.*)

  很佩服,但我自己是绝不会这样做的,也无法做到。

  (网友 IP:125.83.7.*)

  反方:

  李建华善恶不分,她的行为很迂腐。

  (网友 IP:60.21.206.*)

  东郭先生有时比狼更可恶。

  (网友 IP:221.232.153.*)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网友 IP:59.33.174.*)

  幸亏没把小偷打伤,否则,坐牢的就是这个老师!

  (网友 IP:123.112.200.*)

  现在的社会已经沦落到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境地了。宽容犯罪就是最大的犯罪,不然,农夫和蛇的故事就要改写了。

  (网友 IP:222.216.174.*)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