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标志城代表不了全中国的民意” 中国新闻周刊 3月21日 作者 陶短房
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允许有争论,但中华文化标志城肯定要建。
(《新京报》 3月13日)
[新周一评]
虽然张振川市长否认“中华文化标志城”将耗资300亿的确切数字,但也承认花钱不会少。在当代社会,纳税人的钱必须通过合法程序才能动用,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公议,是最基本的行政法则。从这一意义上,张振川市长根本无权说“肯定要建”或“肯定不建”,因为地、钱、中华文化,都非他的私物。
济宁市称,中华文化的主流是汉文化,汉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济宁,因此“建设地是比较明确的”。且不说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融合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56个民族,汉文化的形成也是百家争鸣,甚至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而逐步完善的;即使山东境内,除了孔孟儒学,春秋战国时代还有流派璀璨的稷下学派,有管仲的重商主义,有纵横家的足迹,甚至有东夷文化的流传,就在济宁不远的临沂,便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理论的巨子——“兵圣”孙子和孙膑的故里。
由此可见,即使说儒家文化代表了山东一省春秋战国时文化的主流,恐怕都不无争议。
在说服力不足的基础上,不论怎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不论建成的“标志城”如何雕梁画栋、美轮美奂,也很难有文化的感召力,很难真正成为海内外华人心目中的“中华文化标志”吧?
在中国历史上,搞这种“人造文化标志”建设的人不在少数,如纣王搞过别都朝歌,武则天搞过“万寿通天石阙”,其结局都算不上精彩。张振川市长不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83个地级市市长中的一位,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中的一员,是一个地方政府的人民公仆,喊出“肯定要建”肯定是越权的——他没有权力就“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个和国家财政、全国民众、全球华人息息相关的重要命题下断语、作决策。
[快报再评]
济宁要建一个“中华文化标志城”,我看是无可厚非的,不见得说项目带有“中华”字样,就非得全国人民同意不可。
但是,你要建就建,不要有“法定性、唯一性”之类的想法,把它变成国家意识形态的道场。
但是,你要建就建,不要忽悠全中国的民众都来出力出钱。济宁要建,该济宁的人来承担。
济宁要不要建,济宁人来作决策。济宁人怎么决策,有市人大啊。可能市人大挡不住地方长官的意志,最后起作用的还是自认为天纵英明的长官。那么,这就是一个决策制度问题,可能非此也不足以暴露体制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