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股市真的崩溃了吗?
· 政府的指挥棒是“不吃亏”?
· 谁有权给黄河大桥冠名
· 法律该明确规范“有偿冠名”
· 被骂不“聪明”的市长更像好市长
· 公共资源所有者该具体化
· 支持死刑的观点为何更有市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政府的指挥棒是“不吃亏”?
  江苏无锡要炸高楼,无锡市民在争议,国内舆论多抨击。无锡市规划局工作人员说,“炸楼,政府并没有吃亏”。

  于是大家就算起账来,好像硬要把这笔买卖给算亏了,才能证明炸楼之荒谬。有人算的是“经济账”,说买主岂可善罢干休,最后必然要抬高房价,大家都跟着买单。有人算的“政治账”,说亏了民心,亏得太大了。

  我却感到滑稽。怎么大家都在心向一处,成了盈亏计算家呢?一座楼要不要炸掉,难道只有亏不亏这个标准?

  炸楼之所以不吃亏,无非是改变了土地用途,那块地多年属于医院用地,是划拨的;现在改作商业用地,使用权要买卖。这就是所谓“盘活土地存量”。医院搬到新的地方,地租有级差,如果是农民土地,划归国有更是价格低廉。原有土地地处中心,加上变更用途,迅速卖出好价钱。这是政府的生意。这样的生意,哪里会吃得了亏?

  我几乎不知道政府做什么事情会吃亏。前阵子安徽合巢芜高速公路回购案,很多人就说低价卖,高价购回,国有资产流失,但实际上通过这一过程,公路收费期限才得以顺理成章地延长几十年,哪有资产流失,分明是新开了财源。卖地的事情,当然也不会吃亏,土地用途多样,农业、办公、公益、工业、居住、商业,用途一变,“土地存量”就可盘出钱来,傻瓜去办,也亏不了。这些年,各个城市都不甘落后地做着这“不吃亏”的生意。

  然而,不吃亏的事情,就合理了吗?一座22层的百米高楼,想必也是按“百年大计”的标准建造的,用了7年要炸掉,仅仅只是不吃亏。按这个标准,有什么楼不可以炸掉呢,就是上海外滩那些建筑,你也可以一炸了之。

  肯定有人要说,上海外滩建筑有历史文化价值啊,这可不是无锡这座百米高楼可比的。但是,历史文化价值是怎么获得的呢,也正是因为那些建筑没有在用7年以后就被扒掉,而是一直留下来了,于是它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证。如果都像烧阿房宫那样去除旧布新,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建筑可以获得拥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机会。

  我还没有看到无锡那座行将炸掉的百米高楼的尊容,或许它根本不足以拥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但是,一座建筑是否会拥有历史文化价值,判断也不是很简单的。例如厂房和仓库,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呢,但一些城市里厂房和仓库忽然变成了艺术家聚焦的地方。

  更加重要的是,一座城市是不是需要尊重市民的眼睛。你今天在市民的眼睛里树一座高楼,明天又说这高楼要炸掉,这相当于一种视觉强暴,强行给市民塞上一个建筑,又强行取消一个建筑,然后再强行塞来一个建筑,城市的土地老在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城市的天际老在变动之中,市民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连习惯你的强暴都来不及,人们的记忆被强行充塞,然后被强行删除。

  毫无疑问,中国的城市现在正处在这样的状态,它的发展根本无视市民的感受、记忆。大拆大建,热火朝天,凡被认为枯朽的,都要被摧毁、抹去,凡是“不吃亏”的,都可以毫无忌惮地做来。

  城市不被视为生命体,市民不被视为有记忆与情感的人,大家只有“盈亏”的概念,“不吃亏”的事情就做得大义凛然。炸楼在中国俨然时尚,真是势所必至。只要卖得到钱,什么事情都做得,政府就是这样示范的。一个社会把盈亏作为所有行当、所有行为的指挥棒,真是咄咄怪事。

  (作者系著名杂文家,《长江日报》评论员)

  【媒体思想之刘洪波专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