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民权/民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雪后 残枝断木小区“生根”
· 公交站台为啥搬到大拐弯处?
· 老人凿雪开道让人高兴不起来
· ■七嘴八舌
· 师德“一票否决”有失公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2 月 2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老人凿雪开道让人高兴不起来
  [今日话题]

  城里的积雪化得差不多了,但紫金山上却依然白雪皑皑。为了给前来赏景的登山者开辟出一条“雪中路”,72岁老人熊维忠自大年初四起,每天中午携带工具将原先的山道开凿出来。现在,一些素不相识的山友也加入进来,山道也已开到了紫金山天文台旁的山腰。

  (2月19日《扬子晚报》)

  [读者快评]

  好个“当代愚公”

  古稀老人仅凭一双手、一辆手推车、几件铲雪工具,想在紫金山上铲出一条“雪中路”,难度可想而知。所以,称熊老为“当代愚公”实不为过。

  愚公精神不仅体现在无私奉献,更给人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然而,现代人最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熊老的举动,对大众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来说,是一种教育、一种引导,当今社会最需要这样的榜样。

  愚公挖山不止,“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今天,熊老凿雪不辍,也引来一些素不相识的山友前来帮忙,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凿雪开路的队伍中来。程绍德

  让人高兴不起来

  熊老不愧为南京市第六届好市民,他的义举感动了许多登山者,然而让笔者高兴不起来的是:熊老凿雪开路已经近半月,为什么紫金山管理人员没有动静呢?各扫门前雪,熊老不但扫了自己门前的雪,而且还来扫紫金山的雪,管理部门或许由于工作忙、人员少等原因没能及时扫雪,那总该慰问熊老一下吧,比如送一些食物、扫雪用具,别让熊老感到无援啊!xiaowu2005

  登山者,你们在哪里

  熊老带头在紫金山凿雪开路,虽然也有一些游人加入,但最多时也只有20余人。要知道,以往登山者每天不低于数千人啊!那么,当熊老凿雪时,这些人到哪去了呢?也许有些人望雪兴叹,选择积雪融化;也许有些人挑选了朝阳的山道;也许有些人从熊老身边路过时,只是伸出了大拇指,说了几声谢谢。但毫无疑问,也有一些人会对熊老的举动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不论怎么说,熊老凿雪开路,为登山者赢得了一份安全和便利,这种举动不但值得赞赏,更值得追随和效仿。当登山者们看到这则消息时,应该想一想:我们为何没想到凿雪开路呢?郭其健

  究竟该谁凿雪开道

  老人的义举的确值得敬佩,然而我们有必要追问,紫金山山道上的雪究竟应该由谁来扫?

  有人会说,这场雪太大,“五十年不遇”。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只有这几位老人在动手凿雪吧!我们都知道,紫金山是有管理部门负责的。既然如此,山道凿雪的“主力军”应该是他们。当然,普通市民出一份力未尝不可,可也不能因此就让几位老人“抢了戏”,当上主角,而管理部门却只管站在一旁,装腔作势地说几句诸如“紫金山积雪尚未完全融化,希望市民小心”的提醒。这样的提醒能管用吗!

  如果说紫金山的管理部门能第一时间行动,该组织的组织,该凿雪的凿雪,几位老人还会孤单吗?草木菁华

  管理部门别光“欣慰”

  面对一群热心的志愿者,谁应该脸红?作为专职管理部门,面对数十年不遇的大雪或许的确没有足够的准备。但是,雪后半个多月了,仍然“坦言”:“我们还无法考虑及解决登山道的难题。”这倒是需要足够的“勇气”。那么,在熊老发起的“新愚公”精神的感染之下,管理方在“欣慰”之余似乎更应该脸红才是。

  数十年不遇的灾害性天气,的确可以成为某些部门解释问题的极好借口。然而解释过后,我们更希望看到他们拿出实际的补救行动来,毕竟百姓的安危不是一纸告示所能承载的!

  千里孤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