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落点
报纸刊登领导电话号码,其初衷与以往的市长热线、局长热线一样,都是希望通过疏通更多的官方信息渠道,为官员与百姓交流打开几扇窗户。可各地相继投放的市长热线、局长热线,效果往往是雷声大过雨点,市民的投诉意见往往如泥牛入海。
公开领导电话号码也好,设立市长热线、局长热线也好,依然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思维,即把现代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公共对话机制,简化为粗线条、单向度的政府信息供给机制,认为公布几个领导号码,让领导每年搞个现场办公,就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民众心声。其结果是大量淤积的社会问题涌向各类热线,造成接待者的应接不暇,同时也没有足够精力与能力去解决问题,最终导致民众对公共热线效果的怀疑与不满。说到底,民众抢购领导电话号码,暴露出长期以来官员与百姓对话渠道的严重匮乏,民众无法将所受遭遇及时传导到政府的公共平台。公共交流机制迟迟不能建立,不但损害了民众权益,而且也给政府尽早发现社会矛盾带来很大麻烦。更重要的是,民意很难转化为对政府的监督压力,不少职能部门即使遇到投诉,也缺乏解决的动力,因为他们清楚,对民声民意的拖延漠视,并不会给自身利益带来多大损失。 (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