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千万别往心里去
· 狠话之后不能没有狠动作
· 《考试法》
且慢提交国务院审批
· 看“税有才”先生
开征“小姐”税
· 《集结号》
咋就不能上新闻联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狠话之后不能没有狠动作
  【中国观察之潘多拉专栏】

  岁末临近,媒体上流行做“年终回顾”、“2007记忆”之类的专题报道。人民网近日推出“盘点2007年”专题,其中有一个系列叫“2007年领导的狠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值得认真品评。

  顾名思义,“狠话”不是一般的谈话、发言,而是口气很硬、力度很大的讲话、表态,发话的人一定言辞激烈,态度坚决,声若洪钟,气冲斗牛,令闻者或肃然起敬,或心惊胆战。以此观之,人民网“领导狠话”系列中摘录的领导言论,应该是够得上狠话标准的。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说:“要让那些作风漂浮、只说不干、没有创造性、打不开工作新局面的人没有面子、混不下去。”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一有事情就首先问罪群众,这是神经衰弱、没有力量的表现!”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说:“煤矿出了事,只处理煤矿老板是远远不够的!”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说:“痛定思痛,要立下规矩,态度坚决,让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倾家荡产!”……

  在中国,像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这样的省部级官员,都是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的,他们在出席会议、考察工作等公开场合拍桌子、发狠话的情形十分少见,因此每当有领导狠话问世,往往就会在一定范围内流传开来,并被人们视为来自党政高层的一种政治表态或政治宣示,甚至成为一些人判断政府施政方向或政策变化的一种依据。尽管这样的解读也有不准确的时候,但由于发话者的身份十分重要,领导狠话总是具有特殊的分量,能够引起外界的特别关注。

  狠话过后,确实有不少事情或工作有了明显的改观,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然而,现实中也有一种不正常的情况——某些领导似乎以说狠话为能事,以说狠话博得台下雷鸣般掌声为乐事,一不小心就说出一两段狠话来,自觉不自觉地患上了“狠话依赖”,或者说陷入了一种“狠话误区”。在他们那里,说狠话不是为了警醒世人,也不是为了督促解决问题,而不过是图一时嘴皮子快活,为了引起“轰动效应”。他们大发狠话之时,根本不考虑自己提出的要求、发出的号令有没有可操作性,之后也不关心狠话能不能得到执行和落实,于是,他们的狠话往往免不了“说完就完”或“说完就忘”的命运。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审狠疲劳”,知道某些领导说狠话不过是为了表态而表态,为了宣示而宣示,当不得真。

  为维护领导狠话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避免狠话沦为“说完就完”或“说完就忘”的语言游戏,必须在说完狠话之后要有切实的“狠动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人民网的“领导狠话”系列有一个重大遗漏,那就是未列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2007年的几句狠话,如“什么六证齐全,是五毒俱全!”(山西洪洞“12·5”特大矿难后,李毅中怒斥出事煤矿)“企业有500亿有什么了不起?管不了你啦?!”(山东邹平“8·19”铝水外溢事故后,李毅中当面斥责出事企业负责人)

  李毅中不但说狠话,更有大刀阔斧的狠动作——前不久他在黑龙江督察发现,七台河特大矿难的11名责任人两年来一直未受处理,他再次发出愤怒追问,并与中央和黑龙江省有关方面联手施以强力督促,推动司法机关对七台河矿难依法开庭审理,将责任人绳之以法。随后,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迅速组织针对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的检查,对事故调查进展缓慢的案件要限期调查结案,责任追究包括刑事责任追究要限期落实到位。正如七台河矿难的责任人一度迟迟未能处理,如果没有狠动作迅速跟进,李毅中的狠话将大有落空的危险。

  领导干部可以不说狠话,但不能没有狠动作;领导干部说了狠话,同样也不能没有狠动作。这就是狠话与狠动作的辩证法,望为政者有以察焉。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文集《英俊的丑角》等问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