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大桥单双号”不能忽视受损者的利益
· 劝差生弃考:
可怕的利益竞赛
· “警察村官”还是“驻村警察”?
· 中介全面亏损说明房价拐点来临?
· “生命自主反思”应助推安乐死合法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劝差生弃考:可怕的利益竞赛
  【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重庆晚报》11月27日报道,重庆南岸区长生桥中学一些家长投诉老师嫌弃差生,动员孩子别参加明年高考,家长们认为学校此举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对学生不公平。

  有关差生被劝阻参加高考或中考,实际上已成“潜规则”,每年的6月因而成了差生最黑暗的月份。

  劝差生弃考的实质,其实就是唯分数是举观下的学校“竞考”,是一种利益的“畸变”。说服差生不考,意味着校方扫除了参与利益竞争时的障碍,获得了与其他学校竞争的筹码。一个学校这么做,其他的学校也不会无动于衷,否则,可能会在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在考场中,是学生之间的竞考,在考场外,则是老师之间或学校之间的竞争。一所学校高考的合格率,实际上也是老师教学能力的合格率,大而言之,则是整个地区教学能力的合格率,能帮助教育主管部门考到好的政绩。从这个角度分析便知,学校们为什么热衷于在考试中弄虚作假而肆无忌惮了。

  今年云南宣威县爆出的高考舞弊丑闻,或许可以作为老师违规“竞考”而不受节制的最好解释。今年宣威县参加高考的学生有1万多人,其中就有40%以上的学生作弊,而且监管老师几乎不管。一些高二年级的尖子学生受学校指使,去顶替高三的差生参加高考。此类高考舞弊事件,为何每年都会发生,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师们的行为得到了利益部门的宽容。

  分数对于一个老师与一所学校,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一个学生对它的要求,对前者来说,它意味着金钱、荣誉以及有关方面对自身的评价。但是,对学生分数的不正当追求,我们不能仅止于责备老师与学校。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讲,老师与学校是制度偏差与法律阙如下的牺牲品。俗语云,没有万恶的人,只有万恶的制度。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与学校同样必须以分数论英雄,而在千呼万唤不出来的《考试法》仍然缺席之际,考场中的弄虚作假便充满了可能。

  因此,在学生素质教育不能全面推行的现实中,修正对学校与老师的考核制度,并早日出台相关法律,保障学生的利益,杜绝老师、学校以及主管部门考场外的“竞考”行为,是避免考场弄虚作假的当务之急。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