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老师的再发功
刘心武老师近日再登“百家讲坛”,开始“揭秘”《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以及所谓“红楼小宇宙”的“隐秘”。 据说新作《刘心武揭秘〈红楼梦〉4》也已首印,高达30万册,照此势头,再掀第二波“红学”热浪似乎指日可待。自然,比以往更大的争议声也就接踵而来。
有媒体做过统计,说刘心武揭秘红楼系列的前三本书,曾卖了百万册。对此我不太信——统计者显然在统计时忽略了那些在高书价前止步,却又抑制不住好奇心去买廉价盗版版本的那一部分读者。按照常识,一本书一旦出现盗版,其“真实受众”保守地说至少要在原版基础上翻三倍。所以翻过“刘老师”前三本红楼揭秘的人,怎么也得有个三四百万(还别忘了,许多书虽是个人购买,进入的却是家庭,即便盗版书,其流通的规律也依然如此)。当然,这多出的数百万读者,正版书是绝难争取过去的。因为现行书价过于考虑发行商和书铺利益分成,已变成出版方和发行渠道对读者的联手掠夺,是这种“敌我关系”把人们推向了盗版。出版界人老说市场不好,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作”的!
回过头来再说传统红学界强加给刘心武老师的罪名。最严重的一条似乎就是控诉其研究的“市场化”、“地摊化”,言下之意是说“刘氏红学”不严肃,是趋利前提下的伪学术。但越貌似义正辞严的罪名,往往越经不住推敲。我记得最早看到刘老师的《秦可卿之死》还是在1990年代前期的《新华文摘》上,那个年代书商里有不少还没受过完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刘心武就是想市场化,估计也没几个人能认可他的学说。所以“刘氏红学”如欲流行,还就必须选择眼前这个时代:读者受教育文化层次相对有了提高,无衣食之忧的小资人群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生活里固定的阶层,电视和网络等非平面类传媒影响力无限扩大……可这些,以刘的知识结构和睿智程度,又不可能是他在十几年前就能预见的。
所以,趋利学术的罪名恐难成立,倒是当初提升“百家讲坛”收视率、让红学成为出版界时尚这两大业绩有目共睹。刘老师真正的问题,不在他把红楼研究推向市场,而在走火入魔。本来一个秦可卿,东猜西猜也就罢了,现在又抛出“黛玉葬花是行为艺术”、“贾母是玩政治的高手”,还根据清人富察明义(注意:既不是曹雪芹,也不是高鹗,只是曹的一个“疑似亲友”)的《红楼梦》诗,就声称宝黛“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这就非常荒诞了。且不说曹、高的原作与续作没有与后一种说法有关的记载,单是在对作品人物分析时,错用对真实人物的分析方法,已然犯了学术与评论的大忌。
考虑到刘老师历来是资深作家中学养比较丰厚的一位,这次如果不是被曹雪芹老师迷昏了头,那么先前外界对他进行非议的不实之词,这回倒是真被他自己的“再次发功”给坐实了,而且还应了曹雪芹原话:“真作假时假亦真”。
徐江:作家。著有随笔集《爱钱的请举手》、批评集《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