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10。16连岳专栏之《我们为什么旅行》
我们为什么旅行
1909年4月,罗伯特·培利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当时的防寒技术没现在好,他于是包裹得像只熊一样。他当时的想法是“好好睡一觉,是世界上最甜美的事情”。这个结论不怎么高明,我们熬夜看英超,或者与朋友厮混过久,甚至午饭吃得太饱,一样可以产生同样的想法。
我们是不是因此可以搂着培利的肩膀说“英雄所见略同”?
探险的意义在于,你有能力到达别人去不了的地方,并发出与常态社会相同的感叹。在人类弱小之时,旅行与探险合一,“到达”成为最重要的标准。现在,旅行也像沃尔玛里面的商品一样,可以低廉地无限量供应。“到达”反而成为次要的标准了,只不过买张票而已。钱,可以解决一切。
登山家次仁多吉和他的同伴们,花了14年时间,登上了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从1993年4月26日登上安纳普尔那峰(8091米)开始,依次征服了道拉吉利峰(8167米)、希夏邦玛峰(8027)、卓奥友峰(8201米)、迦舒布鲁姆II峰(8035米)、马纳斯鲁峰(8163米)、南迦帕尔巴特峰(8126米)、干城章嘉峰(8586米)、洛子峰(8516米)、珠穆朗玛峰(8844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马卡鲁峰(8485米)、乔戈里峰(8611米)、迦舒布鲁姆Ⅰ峰(8068米)……
江湖上盛传只要花60万元,阔佬登山爱好者就能雇人抬着上顶峰,作家王小山在与次仁多吉喝酒时曾求证过这个流言,“‘你开玩笑,怎么抬得上去?’次仁多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多少得有点训练基础才行。’他边说边倒酒,‘再说了,哪用得着60万,30万就够了。’他笑了。”
多酷的一段话。我有点羡慕王小山了,能跟一个上过14座8000米高峰的人喝喝酒,就算都是雇人抬上去的,也得有400多万闲钱呀……
不过,可能没有这么无聊的富人。所以次仁多吉这一群人保有了培利的快感。不想多说什么,多想什么,不过到别人到不了的地方去说一声:有点累,能睡一觉就好了。
相比之下,一张往返机票,灌满数码相机,了不起搞一次一夜情,反而绞尽脑汁得出许多感悟,我看还是算了吧,不如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少排放一点温室气体。皮寇·爱耶尔在名篇《我们为什么旅行》中说,旅行,不过是为了迷失自己,然后发现自己。
没有自己。怎么迷失,怎么发现?
连岳:著名专栏作家,专栏散见《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
连城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