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防公权甚于防民” 的理念值得赞赏
· 消费者的权利也不是无边的
· 政府设“诤言奖”是一出绝妙讽世剧
· 给国学下跪:噱头还是苦心?
· “贪官作文”可贵的现实感
· 拦路收费背后的野蛮执法
· 港校吸引状元的绝不止奖学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6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给国学下跪:噱头还是苦心?
  ■热点纵论

  为提倡国学,郑州市晋唐书画学校把自己印制的10万本《弟子规》无偿赠送给市内小学。在一处赠书现场,赠书方的张森校长面对要赠出的5000本书,虔诚跪下。面对众人的惊异,张校长说,他对国学的下跪,是希望国人从孩子开始振兴国学,与异域优秀文化百家争鸣。(6月26日《郑州晚报》)

  众所周知,《弟子规》是儿童启蒙教材,讲解了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等等。毋庸置疑,《弟子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弟子规》毕竟脱胎于儒家学说,根植于封建土壤,如今看来不乏糟粕以及不合时宜之处。但令人诧异的是,如今《弟子规》却颇受推崇。比如,东莞市一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一家传媒公司的招聘海报对应聘者要求第一条是:“熟背《弟子规》”;再比如,河北一家公司用《弟子规》对员工进行思想培训。显然,无论招聘要求还是思想培训,其目的都是让员工俯首帖耳,唯唯诺诺。

  最令人困惑的是,当前许多人一谈到振兴国学,就言必称《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就行必穿汉服,就和天价培训班挂钩。殊不知,国学绝不仅仅是一些儒家书籍。季羡林先生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斯言不谬!可为什么一些人总爱盯着有限的几本儒家经典呢?穿汉服也是近年来一道翻来覆去的风景线,试问,将汉服简单异化为国学的符号未免偏狭了吧?至于此起彼伏的天价国学培训班,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发国学财,是欺世盗名,是对国学的羞辱,那种浓艳的铜臭味早已让人掩鼻而走。此外,一谈到感恩教育,就有学校让学生“给父母磕头”;一谈到反腐,就有人向古代取经,号召向包拯、海瑞学习。无须赘言,要感恩未必非得像古人一样磕头;包拯、海瑞的成名之处更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之上,无法复制也不宜复制。

  磕头不是坏事,但要分清什么时候该磕,该向谁磕;振兴国学也无可厚非,但要分清什么是国学的精髓,什么是国学的糟粕;向传统学习也未尝不可,但要分清,何谓传统,要弄明白传统这剂药能不能治得了现实的病。总认为磕头了,拿几本典籍贩卖了,开个天价培训班了,就是振兴国学了,那不是天真就是别有所图。(石朝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