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今后,被不少人用来表示公共厕所的代名词“WC”将被彻底取缔。今年年底前,全市公共场所、道路标识的名牌等都将换上地道的“英文名”。
(6月6日《北京晨报》)
公厕由“WC”易为“Toilet”,名正言顺,因为英语中WC是“Water-Closet”(冲水厕所)的缩写,其内涵仿若我们所称的茅坑,虽原生态但失之于粗鄙,西方国家早已弃之不用。公厕易名为Toilet(洗手间)既可避免WC的粗糙,又与国际接轨,可谓两得其所。遗憾的是,此次更名备受非议,比如有网友哂道:“吃多了!不干点正经事!光想着媚外!”还有人逼问:“谁在外国的厕所里看到写着中文的‘厕所’了?”这些言辞貌似爱国情深,然而却丝毫经不起推敲。
北京奥运会即将于2008年召开,北京市为与国际接轨进行英语标识的整治有何不妥?众所周知,在道路交通、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因英语标识不当闹出的笑话触目皆是。既然英语标识有误就应该更改,既然与国际通行的标识不符就应该修正,这一正常不过的技术行为,与媚外何干?
不讲原则地强调自我,明明知道与时代不符、与潮流相悖,仍然自以为是,这不是自信,这是狭隘,是自负;自绝于国际惯例,把淘汰的落后的不合群的陋规奉为至宝,这不是坚守,这是偏执。在人类文明成果面前,我们不要太自我,要敞开胸怀接受;在有建设性的国际惯例面前,我们要勇于接轨,而不是动辄集结狭隘的民族情绪拒斥之。(石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