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高端访问
· 我和爸爸吴敬琏
· 身体使用手册2
· 你是我的敌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6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和爸爸吴敬琏
  本书是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长女吴晓莲所著,从“家人”的角度,以真挚的感情、白描的写作手法、质朴的语言生动展现了一个名门家族的传奇故事和鲜为人知的家史。书中附带了大量珍贵老照片,通过这些老照片鲜活地再现了三代知识分子质朴的生活态度。

  爸的哥们儿

  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那年,和吴敬琏同时分配到经济所的大学生一共有8人,他们当中有北京大学来的黄范章和中南财经学院来的张卓元,加上吴敬琏在复旦的同班同学、比他早一年来到经济所的周叔莲,这四个当年经济所的年轻人50年后依然是好朋友,只是现在不仅他们四个人是“哥们儿”,连他们的夫人和孩子们也都成了朋友。虽然50年后的今天,他们都已经离开了经济所,也不在一个单位工作,但平常保持着联系,而且每年至少好好聚一次———有时搞个聚餐,有时几家人一起出去度假。

  这四位好朋友———吴敬、张卓、黄范、周叔(这是他们年轻时给彼此起的“简称”)的友谊经历了那么多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他们一起度过了那段对与错、“左”与“右”、“革命”与“反革命”混淆难辨的时期,或受到挑唆、或受到鼓励,人整人、人咬人是常有的事,但是他们当中不但没人背叛友谊,而且正是在那些不寻常的时刻,使他们看清了彼此的为人,也更加珍惜彼此的友谊。

  50年代中期,他们来到科学院这个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之后不久,就一起在“向科学进军”的风波中扮演了主角。这些年轻人一方面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另一方面自己也强烈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学专业、搞专业,但是,当他们向经济所党支部提出这方面的建议时,却遭到了当时党支部领导的批评,被说成是“追求个人名利”、“走白专道路”。青年们在压力下不后退,他们一起商量对策,一起写文章,当他们和党支部领导人的矛盾白热化之后,他们仍然不仅在私下互相鼓励,而且在会上公开互相支持。比如,吴敬琏在党支部的一次会议上替黄范章打抱不平,说他英文好,希望去搞世界经济,领导应该支持而不该压制。他们那次的努力得到了中宣部、团中央和科学院党委的支持。那次风波是这几个经济所的年轻人一起经历的第一次运动,它好像为他们的关系奠定了基调。在以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们经历了更大的压力和更激烈的运动,但他们总是立场坚定,从来没有卑鄙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和批判朋友。而私下里,他们又会彼此提出保护性的意见和嘱咐。比如,听我妈妈说,她在1984年去美国耶鲁和我爸爸会合时,张卓元曾叮咛她告诉吴敬琏“管好他那张嘴”。

  发生在吴敬琏到经济所不久后的另一件事,就是他和周南结婚了。吴敬琏分到经济所的同一年,周南从南京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跟苏联专家进修,两人有了比较多的时间在一起。

  吴敬琏和周南于1956年6 月结婚后,他们婚礼上的一位来宾,是周南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主任,名叫钱且华。婚礼后,这位留美归来的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周南说:你婆家的条件太好,恐怕对你的发展不一定有益,一个年轻人应该在艰苦环境中自己奋斗。他主张周南先回南京工作两年,然后再往北京调。于是,婚后不到两个月,周南回到南京师范大学教课去了。结果两年没到,钱教授生重病住院了,当时他是系主任兼教研室主任,于是年轻的周南被破格提升为教研室副主任,管具体事务,另外兼任实验幼儿园园长。这样她也就走不了,继续和吴敬琏两地分居,5年里每逢寒暑假才能去北京和丈夫团聚。直到1962年3月周南调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做讲师,不久去实验幼儿园做全职园长。1963年,他们有了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