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的于丹、向世界报道“开国大典”的李普、被世人鉴定为“艺德双馨”的徐邦达,以及成就中国文坛亮丽风景的铁凝、绿原、牛汗、肖复兴……一个个丰满灵动的人物脱颖而出。他们在两位资深记者的访问中袒露真情……
选择真爱,来到中国
李莎,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著名俄语教育家。1914年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州,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1946年随夫来华定居,先后在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任教。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俄友好协会理事等职,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
李立三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工运先驱,又是一位一生坎坷、几经浮沉的坚强勇士,他曾和刘少奇一起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担任过上海总工会委员长,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他还参与并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一度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夫人李莎是我国著名的俄语教学专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
56年前,李莎为了追随爱情而来到中国,又为了忠于爱情而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她的感情和事业都深深扎根并结下硕果。如今,老人已步入耄耋之年,谈起自己的“跨国之恋”与“中国情结”,她一次次表示无悔当初的选择。
1935年后的一个冬日,李莎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去看望一个女友。这个女友的爱人是一个中国人,在共产国际工作。李莎一进门,一眼看到沙发上坐着一个30多岁的中国青年。个子高大、密发蓬松,清瘦的脸上镶着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彬彬有礼,笑容可掬。“这是李明。”女友向李莎作介绍。这时,李明向她投来热情的眼光。
共同的理想缩短了陌生人的距离,从此不同肤色的异国青年成了好朋友。每逢周末,李莎就和中国朋友们一起郊游、划船。
一次,还是在那个女友家里,李莎听到有人问:“立三今天会来吗?”她顿时反问:“怎么,李立三在苏联?他什么时候来的?”这句话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李立三就是李明呀!你同他那么好,还会不知道?”李莎一时愣住了,李明就是李立三,这个待人和蔼、谦虚可敬的人怎么会是机会主义分子?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像潮水似的涌上她的心房。
那时的莫斯科,很多人一听到李立三的名字,就马上警惕起来,离他远远的,唯恐沾上“机会主义”的病毒。但几个月的相处,李莎真切感受到,这个人不管叫李明也好,叫李立三也好,都是个正直可爱的青年。
李莎有时会去找李立三,而李立三也曾去过李莎家里,见过她的母亲和兄嫂,这样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他们之间已经产生了感情。
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李立三毫无隐瞒,他身上那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和惊人的意志力吸引住了李莎。她知道自己爱的是人而不是什么革命领导者。
听说李莎要和李立三结婚,不少亲戚朋友都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反对,只有李莎的妈妈没说什么,她支持女儿的婚姻,也能理解女儿的选择。由于母亲的出面,亲友不便再加阻拦。婚期临近,母亲这才不安地对中国女婿说:“我的女儿可是什么嫁妆也没有呀!”李立三笑着摊开双手,回敬他十分慈善的俄国岳母:“您看我也是什么聘礼也没有呵!”“我们都是标准的无产者!”李莎的哥哥在一旁风趣地说。
1936年2月,在莫斯科共产国际留克斯公寓七层楼上的一间14平方米的房间里,这对异国情侣举行了俭朴的婚宴。
多年以后的今天,李莎仍对自己的这个决定表示认同。她说:“年轻人不善于多想长远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生活,顾不得那么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