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论锋生
北京市600多名小学生走上街头,向路过的陌生人微笑,而面对孩子的笑容,七成路人面无表情,仅有一成多人回报以会心的微笑。
(5月24日《北京晨报》)
面对天真烂漫的微笑,我们为什么连一丝微笑都挤不出来,专家表示,“在大都市生活的人通常会有一套防御心理”。此说不无道理,但似乎难以涵盖我们郁郁寡欢的种种原因。
以我为例,读大学时,跟同学们一起疯一起闹一起笑,笑得放肆,笑得放浪形骸,笑得不计后果。赢了一场球赛可以开怀大笑,一顿大快朵颐可以喜不自禁,甚至连豆腐块变成方块字都可以满脸堆笑。工作后,笑容越来越单薄越来越稀少了。一觉醒来就要为房贷奔波,一想到加息就心惊肉跳;到了单位,工作起来脑弦紧崩,害怕出了差错,掉了饭碗;浏览新闻,看到日复一日层出不穷的悲剧性新闻,又免不了眉头紧蹙……
令人悲哀的是,不仅成人的笑容越来越寡,孩童也笑得不那么真切。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卢勤称:“去年我到非洲去,虽然当地生活很贫困,可不论我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孩子们面带微笑。给他们照相时,每一个人都笑得非常灿烂。”在中国给孩子们照相前他们会说“茄子”,可你发现孩子们笑得并不真实,不会笑说明现在的孩子缺少快乐。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笑了,或者笑得那么牵强?卢勤的答案是,今天的孩子觉得太累了。
有人说,微笑是最动人的花朵,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一个城市的表情如果是微笑的,这个城市一定是包容的,博爱的;一个人如果经常保持微笑,这个人一定是敦厚的,友好的。那么,谁偷走了我们的微笑?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笑靥如花?能够多一点发自内心的微笑? (石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