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拆迁条例中 怎能不见“公共利益”
· 官员和公众 谁的纳税意识更淡薄?
· 火车站VIP会员制糟糕在哪里?
· 香蕉们为什么如此“弱不禁风”
· “1%的人愿做工人”更像是诘问
· 查询费停收或许并非民意的胜利
· 经适房“出行指数”体现住房公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1%的人愿做工人”更像是诘问
华小兰
  ■热点纵论

  上海一项4000户入户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官本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林泽炎说。

  (4月8日《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做工人?工人的景况到底差不差?如果工人代表的是人人羡慕的高薪酬和完善的社会保障,还有谁会弃之而去呢?现实的尴尬是,工人代表的不仅仅是薪酬的低廉,还有一系列权益的缺损。农民工的维权困境已让人“审丑疲劳”,城市工人的景况也不遑多让。与之相比,公务员却恰恰相反。以退休金为例,工人退休了一般退休金不过千元,而同等工龄的公务员却是其几倍之多。难怪有网民感叹:“企业退休金只有机关事业单位三分之一,只有呆子才会去企业。”可见,无论从利益变现还是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人们厚此薄彼都无可非议。

  林泽炎提供的数据是,“发达国家如美国80%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而我国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业。”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们追认个人利益的价值选择,还让我们看到工人景况的不堪,更让我们看到企业发展的隐忧。同时,它还是一种警醒和诘问:什么时候工人的合法权益不再被肆意侵犯?什么时候工人、农民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权利不再贫血?(青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