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上海一项4000户入户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官本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林泽炎说。
(4月8日《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做工人?工人的景况到底差不差?如果工人代表的是人人羡慕的高薪酬和完善的社会保障,还有谁会弃之而去呢?现实的尴尬是,工人代表的不仅仅是薪酬的低廉,还有一系列权益的缺损。农民工的维权困境已让人“审丑疲劳”,城市工人的景况也不遑多让。与之相比,公务员却恰恰相反。以退休金为例,工人退休了一般退休金不过千元,而同等工龄的公务员却是其几倍之多。难怪有网民感叹:“企业退休金只有机关事业单位三分之一,只有呆子才会去企业。”可见,无论从利益变现还是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人们厚此薄彼都无可非议。
林泽炎提供的数据是,“发达国家如美国80%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而我国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业。”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们追认个人利益的价值选择,还让我们看到工人景况的不堪,更让我们看到企业发展的隐忧。同时,它还是一种警醒和诘问:什么时候工人的合法权益不再被肆意侵犯?什么时候工人、农民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权利不再贫血?(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