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华夏第一祖龙” 隐喻的权力崇拜
· 叶永烈先生, 她的名字叫小山智丽
· 王朔让我乐于做个看客
· 异地审理“民告官”只是一个逗号
· 刘德华,你千万不能去拜祭杨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王朔让我乐于做个看客
周云
  王朔初登文坛时,就跟主流文学格格不入。余秋雨老师前不久还深情地回忆,当年王朔获上海文学奖提名,许多评委认为王朔根本称不上作家,不过是一个作者。在余老师的努力下,奖最后还是颁给了他。在当时的环境中,王朔的作品,从语言到内容都是颠覆性的,因此招来激烈的批评。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和他一起混迹于边缘的文艺青年,早已上升为主流。崔健,曾经和王朔一样被骂为“痞子”,如今已经被尊为“摇滚教父”。冯小刚、葛优一干人等也各自修成正果,成为一方诸侯。

  只有王朔,仍然坚定地站在主流的对立面,不时措辞严厉地向主流开炮,近日更是批完了金庸批余秋雨,一如早年的惊世骇俗。

  我想这绝不是由于王朔远离主流而产生失落或嫉妒。事实上,王朔比上述这些人更早地接近甚至可以说跻身主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王朔的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令他声誉日隆,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渴望》等剧亦被官方嘉许为“主旋律”。他的小说《许爷》被权威的《新华文摘》转载。王朔开始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读书》杂志上介绍写作经验。偶然也在电视上看到他被羞答答的文学女青年称为“王老师”。被官、商、读者(观众)如此厚爱,王朔不主流,谁还能算是主流呢?

  但王朔突然宣布无法写作,同时开始了对主流文化圈连篇累牍的批评,包括他此前的一些合作者。这差不多是个谜,我们无从揣测他的动机。就算江郎才尽,也犯不着与先前的同道一刀两断啊。江郎才尽的人不知有多少,但一旦晋升主流,多能够长袖善舞,靠着老本和人脉,力保其位而不失。毕竟,位居主流意味着巨大的利益。我想,聪明如王朔,对这一点不可能没有意识到。他的退出,从利益上盘算的确让人无法理解。或者说是为了炒作,或者干脆是因为天生脑后长有反骨,天生看着主流不顺眼,只打江山,不坐江山。

  事实上,动机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听到对于主流及其体制批评的声音。我想主流的存在是必要且有意义的,主流毕竟提供了引导社会的基本规范与主导价值,作为一种目标,给很多人以向上的动力。但是,主流一旦确立,就会不可避免地具有独断与排他的取向,将一些有价值的事物排挤到边缘地位,比如当年的主流对王朔、崔健等人的排斥。而时下更为常见的是,主流与商业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整套名正言顺追名逐利的体制,其标榜的价值,则不可避免地沦为门面语。主流也是对资源的垄断,只有对主流的价值与体制认同与顺从的人,才能分享利益。主流,支撑着价值又在泯灭着价值,引导着社会又在误导着社会。对此,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求从中分得一杯羹,利益均沾。

  好在还有王朔这样既明白又敢说话的人,他尖锐,乃至刻薄,在对主流动手之前,首先以《我看王朔》的方式革了自己的命,将自己从主流中自觉地剥离出来,站稳了批判的立场。主流的命门,尽在嬉笑怒骂中纤毫毕现,显露无遗。不敢指望王朔将主流骂倒,其实也无倒掉的必要,只是我们乐于做一个看客,看到一些面具被撕毁,看到些许的真相后稍稍清醒一下,快意一下。因此,我发自内心地希望王朔———朔爷继续操练,一批到底。当然,作为王朔的资深读者,更期待早日看到他的新作,用作品讲话,还是最有力量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