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国务院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要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
(3月28日《中国政府网》)
对于深受垄断之苦的民众以及非公经济而言,对“意见”还有更重大的期待,就是打破服务业中现有的垄断格局,兑现国民待遇。但我们又如何能够从“意见”中获得垄断破而公平立的信心呢?
不妨以舆论诟病已久的油品市场垄断为例。诸多条款砌起的高门槛将民企、外资挡在了门外。如《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规定,企业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包括全资或50%以上(不含50%)控股拥有10000立方米以上成品油油库的法律证明文件。仅此一条就将把大批民营企业拦在门外。
像成品油经济这样,算得是真正的放开与准入吗?服务业的市场开放,是否会重演这一幕?这几乎是一个自不待言的判断。当政企的暖昧关系仍然存在,打破垄断就不是开放市场准入这么简单的事情。如果充分掌握着市场资源与行政资源的垄断企业和政府部门没有完全拆分,民营资本怎么可能有机会与其同台竞争呢?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反垄断法》的托底,国务院“意见”所勾画的市场公平前景仍可能失之虚枉。
反垄断法经过十三年的砥砺而仍深藏闺中,在于强大的既得利益势力。只有将国家开放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战略决策,与作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相互呼应,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与竞争格局始能确立。(杨耕身)
垄断破而公平立
信心来自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