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公私合作” 是医改的明智选择
· 再拖下去 医改的阻力会越来越大
· 尽快纠正“恶”的公共产品定价机制
· “一把手”有免于被曝光的特权?
· 谁是北京城里的“高危人员”?
· 法规规章草案能否公开听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谁是北京城里的“高危人员”?
迟礼
  ■公民发言

  “从小到大,填了这么多表格,这是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一次。”在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附近某杂志社工作的何小姐说,该单位的十余名非京籍员工此前都收到了一份“流动人员登记表”,表格的内容设计带有明显的歧视性。

  (3月26日《北京晨报》)

  这一份《流动人员登记表》竟然要求一个公民公开登记“绰号”、且右半部分还把每个登记者臆想为“高危人员”而生出“违法可疑行为”、“被打击处理情况”等选项,荒唐的选项还包括:散发过小广告、兜售盗版淫秽光盘的人员,流动人口中的聋哑人员,从事封建迷信、非法行医等活动的人员等……

  有人制造这样的表格,一点也不奇怪。去年10月在北京两会上,北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在社区开设市民学校,对流动人口进行最基本的市民教育。我不知道这样的学校要教流动人口什么?学会不随地吐痰、不喧哗吵闹、不踩踏绿地、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当膀爷板妹?

  现在,奇怪的是,这样的表格是怎样堂而皇之地下发到流动人员手中的?到底谁有权把别人定为疑似高危人员呢?北京西城区的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之所以这样做,除了根深蒂固歧视外地人的毛病外,从执政的角度看,也是一种懒政行为。他们希望有一个固定的人群,能够主动配合政府部门,承担起“高危行为”的后果。也就是说,一旦社会上出什么乱子,就有人出来挨板子。这样既省去政府工作人员的麻烦,又可脱卸责任。有了这样的好处,难怪歧视流动人员的办法层出不穷。

  (迟礼 山西 职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