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仅凭着肉身的感官以及个人的经验、智慧,无法证明“地球是圆的”这样简单的科学常识。也就是说,现代人比古人丰富得多的科学知识,多局限于科学研究的结论,而在判别这些结论的真伪方面,现代人比古人高明不了多少。科学愈进步,科学研究分工越细密,专业人员对知识的垄断程度就越深。非专业人士要弄清某一科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其难度大约并不亚于骆驼穿过针眼。但是在理解方面的困扰并没有妨碍人们对科学保持一如既往的信任与热情,人们对于科学的态度事实上已经不是简单的信任,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信仰,即无须通过理性的判断就全身心接受了。
但时下,科学的信徒们似乎正面临着一场小小的信仰危机,因为某些事情,却以科学的名义给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解释。比如: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的大型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E死亡率增加4%,服用β胡萝卜素死亡率增加7%,服用维生素A死亡率增加16%,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延年益寿。但马上又有专家反驳说: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仍然是安全的,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这并不是孤例,诸如此类的争论还有:手机辐射对人体是安全的还是有害的?含氟牙膏是致癌的还是保护健康的?等等,数不胜数。
以科学的名义发布的种种互相矛盾的信息让可怜的消费者真假难辨,科学研究中出现争议是正常的事情,但诸如此类截然对立的观点仍然令人诧异,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难题,正常的研究应该不难得出一致的结论。根据经验,如果在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上出现了对立的两种意见,则大体可以肯定,其中一种意见是有意编造的谎言。而谎言总不会无缘无故发生的,所有的谎言背后都是或大或小的利益。
问题就很清楚了,当商业利益介入后,某些科学就不再是科学,更为精确地说,某些科学家就不再是科学家。这些关于手机的、牙膏的、维生素的战争,背后都有利益集团的影子。利用信仰糊弄别人是最可恨却又最容易得手的。在这个时代,科学是最普遍最虔诚的信仰,然而随着科学发展的日益精深与专业,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判断力却日益下降。对科学的信仰不断深入人心与判断力不断下降这一巨大反差,正好造就了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团编造谎言、制造商机的大好机会。这些人不爱科学、不学科学,却把科学用到了极致。
而就消费者而言,对于真真假假的科学话语几乎没有判别能力。对于很多蛊惑人心的宣传,虽然将信将疑,却也无可奈何。难道从此不吃维生素、不用手机、不刷牙了吗?好像不现实。回避不是个好的办法,但弄清真相似乎更加不可能,让一个普通人判别某一专业领域的结论是否真的科学,其难度大抵与把这个人从普通消费者培养成一名该领域的专家相当。如此,就只好马照跑,舞照跳了,存疑并消费着。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不过,普通人无可奈何并不等于要政府也一起无可奈何。政府对于科学,自然更要有尊敬的姿态,但不能止步于此,政府应该做得更多,而且也有能力做得更多。对于大多数科学与非科学的争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能够有能力调动充分的资源来判别真相,并有义务把真相发布给公众。唯其如此,对于公众而言,科学才真正是造福于己的科学,而不是愚弄自己的巫术。
以科学的名义发布的种种互相矛盾的信息让可怜的消费者真假难辨,如果在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上出现了对立的两种意见,则大体可以肯定,其中一种意见是有意编造的谎言。而谎言总不会无缘无故发生的,所有的谎言背后都是或大或小的利益。对这些利益集团编造出来的科学谎言,政府有义务及时告诉大家真相